10月9日,商务部连续发布了三份公告,进一步扩大了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范围。
这次不仅把钬、钬这些中重稀土列入了管控范围,还把限制范围扩展到在海外用中国稀土技术制作的产品。一听到这个消息,远在南亚的印度就立马觉得压力山大了。
从今年4月开始,受到中国稀土管控的影响,印度的汽车厂商们都纷纷排起了长队去申请进口许可证,到了6月初,已经有超过20份申请还在排队等待审批呢。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提醒大家,要是稀土永磁体缺货的问题搞不定,很多汽车厂可能会从8月开始停产,别小觑这个事儿。
这可不是吓唬人,毕竟印度的电动车、风力发电机这些新能源产业用到的稀土磁铁,得有九成以上都是在中国加工的。
今年5月,克什米尔地区再次成了焦点,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了自2019年以来最激烈的军事对抗。印度发起了叫“朱砂行动”的空袭,紧接着巴方也不甘示弱,成功击落了5架印度战机。
这场打了好几天的战斗,最终在5月10号宣布停火,可两边的关系早就跌到冰点了。这刚刚平息的印巴冲突,又出现了个麻烦事儿——稀土供应链出问题,情况正逐步变得复杂起来。
10月9号,中国商务部发出通知,对外国有关的稀土产品采取出口限制措施,涉及使用中国稀土技术在国外制造的产品,还有原产自中国的稀土材料。
关于提交给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以及针对出口管制和关注名单上的进口商的出口请求,基本上不予批准。也就是说,中国的管控范围不止于稀土原料,还包括那些利用中国技术在海外制造的稀土产品。
其实,印度早在今年4月份就碰到了难题。中国对钐、钆、铽、镝、镥、钪、钇这七类中重稀土的出口进行管控后,印度的汽车业立马就遇上了麻烦。
中国在电动汽车零部件和稀土加工方面说得上是全球的老大,中方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让印度快速发展的电动车行业多了份不确定性,也暴露出印度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真是不小。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在7月8日提到,自从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之后,印度进口商很不容易从中国拿到稀土永磁体,这让印度汽车厂商遇到不少难题。
一些行业消息人士说,如果稀土永磁体的短缺问题还挖不出头,很多汽车厂商的生产线可能从8月开始就要停摆了。
到了6月头,印度的汽车供应商一般会有3到6周的库存,但这个库存很快就会用完。业内人士也坦言,想拿到中方的出口许可证得弄一大堆手续,整个流程挺麻烦、挺耗时的。
更让印度政府犯愁的是,稀土的缺货已经逐渐波及到它的产业策略了。
因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印度对于电动车制造商和供应商50%的本土化目标,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怀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政府打算放宽这项规定,让汽车厂商更容易拿到激励政策。
也就是说,印度在印度制造这个目标上得做出让步,原本要求企业在五年内实现50%的本地化生产这个硬性指标,现在也只能放宽限制了。
到6月中旬,局势越发紧张。6月12日,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在新德里和中国副外长孙卫东会谈时,直接提到中国对稀土出口采取管控措施的事情。
大家都表示未来还会继续就关键矿产的供应问题以及更广泛的经贸合作保持沟通。背后的原因嘛,就是印度公司排队申请中国稀土进口许可,急得不得了。
6月13日,印度宣布单方面终止与日本的稀土协议,暂停对日出口稀土。这份协议是在2012年签订的,当时日本大约有15%的稀土需求来自印度稀土。
实际上,印度出口给日本的稀土里,很多也是从中国进口再转卖过去的。现在印度自己都快缺货了,哪还能顾得上日本呢。
印度也在努力找替代的办法。6月9日,印度工商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在伯尔尼讲话时说,印度正积极和行业相关的人合作,搞好国内的生产能力,确保替代供应链能稳妥地运转。
他说印度正努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可话刚说完,现实就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
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得不得了,尤其是稀土,可用处挺大,又有很高的品质。据估算,这些矿产大概价值在两万亿到三万亿美元之间,真是不得了的宝藏。
阿富汗向印度伸出橄榄枝,邀请印度投资本国的矿业资源。不过,印度心里清楚,虽然这个路线听着挺不错,可实际上安全问题、交易成本高昂,再加上运输渠道有限,麻烦不少。最要紧的是,眼前的需求可不能等太久,印度的电动汽车生产线也不能靠远水解近渴,还得赶紧找合适的渠道。
到了七月,印度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终于按捺不住了,主要的厂商都发出警示,认为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已经让印度的汽车行业陷入了困境。
印度要想解决稀土永磁体的供应问题,得跟中国搞好关系,把合作搞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打通供应渠道,否则就没办法缓解短缺。
包钢股份和北方稀土在10月10日晚间都公布了公告,说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的关联交易价格调高到了不含税26205元吨,比上一期涨了37%。
稀土精矿的交易价格已经连涨了五个季度,这就表示就算印度能从中国获得稀土资源,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呀。
印度遇到的算是一道典型的战略难题了。从产能角度来看,印度的电动车和风电涡轮机这些行业,目前都非常依赖稀土磁铁,得靠它们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从战略角度来看,接受中国提出的附加条件或许能暂时缓解生产上的难题,但同时也会拖慢印度的长远布局。印度一方面想要保持自主权,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供应,这种两难的局面短时间内还难以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美国专家说,中国在稀土加工技术和人才储备方面耕耘了多年,要追上来成本太高,别的国家很难轻易打破中国的优势地位。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的稀土冶炼比例会降到77%,不过仍然比其他国家总和高出3.3倍。市场的规律摆着呢,在可预见的将来,全球稀土供应链基本上还得靠中国。
中国在稀土方面的布局特别到位,印度要搞新能源产业,少不了地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阿富汗的矿产资源虽然挺吸引人,但要真正开采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澳大利亚、越南这些第三方合作路径虽然风险相对较低,但在运输能力和溢价方面就有不少难题。
目前印度能做的,就只是在短期需求和长期战略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个角逐还在持续,但主动权并不掌握在印度手中。中国用市场规律告诉全世界:在关键矿产资源上,技术沉淀和产业基础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