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她趴在裁剪台上用别针固定面料,助理劝她回家,她摆手说明早模特来试穿会穿帮——这个曾被《卫报》嘲笑靠脸蛋卖衣服的女人,如何让那些看扁她的人闭嘴
工作室的灯还亮着。
维多利亚·贝克汉姆趴在裁剪台上,用别针一寸寸固定面料。助理在门口站了会儿,说要不先回去休息?她头也不抬:“这版型不对,明早模特来试穿会穿帮。”
那是2011年前后的事。她的品牌刚起步没多久,外界还在嘲笑“辣妹靠脸蛋卖衣服”。样衣被《卫报》批评像戏服,时装周后台有人当面问她:“你真的懂设计吗?”
她大概确实不太懂。但她肯花十几个小时泡在面料市场,跟裁缝师傅反复沟通肩线弧度该怎么改。那段时间她每天工作到半夜,第二天清晨六点还要起床给孩子做早餐。员工后来回忆,办公室最早到、最晚走的永远是老板。
转机来得挺突然。她设计的一条连衣裙拿了英国时尚大奖,《Vogue》那期封面用的词是“蜕变”。品牌开始盈利,营收数字往上跑。维多利亚在采访里说:“我恨被人看扁。”
声音不大,但听着有点扎心。
Netflix最近拍了她的纪录片。镜头里有个画面:她刚在纽约时装周彩排完,连夜飞回伦敦,第二天清早出现在儿子的足球赛场边。看台上裹着羽绒服啃面包,手里还攥着彩排笔记。
四个孩子,公司要管,品牌要盯。但她坚持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出差必须带着家人,酒店房间永远摆着全家福。团队都知道规矩:家庭日程优先,会议不能撞孩子生日。
小贝退役那几年有点迷茫,她帮着搭人脉资源,鼓励他做自己的品牌。绯闻那阵子,她也没多说什么,只发了条Ins:“我们是队友,关起门解决问题。”
她在老特拉福德球场租了一晚,给小贝放他的经典进球集锦。小贝回礼是她品牌十周年时,偷偷联系全体员工办了个惊喜派对。20多年婚姻,大概就这么磨出来的。
网上黑她的声音从来没停过。整容怪、冷漠脸、塑料人,什么难听说什么。
2019年有人做了组表情包,全是她面无表情的照片,配文“从不笑的女人”。图传得到处都是。她看见了,转发,还配了句:“毕竟我脸真的笑不出那个幅度!”顺手甩了个品牌折扣码。
这波操作反倒让销量涨了三成。她对孩子说的话被拍进了纪录片:“别人骂你,说明你在被看见。但你的价值不需要他们定义。”
话说得轻巧,但那些年她大概也不好受。只是习惯了把情绪咽下去,继续做该做的事。
有些事她做得挺安静。
非洲女孩教育项目,她匿名捐了十年,金额超过百万英镑。2017年设计义卖T恤,利润全给了反家暴组织,没请媒体报道。合作方说她总强调“公益不是秀场”,去受助家庭时素颜平底鞋,不让人拍照。
员工分享过几个细节。新手妈妈担心产后被边缘化,她听说后在办公室增设母婴室,推弹性工时。圣诞派对她会给每个人手写感谢卡,礼物按喜好准备——给孕期助理的零食包里装的都是防吐小吃。
拍摄时模特穿高跟鞋磨破了脚,她叫停,蹲下来帮着贴创可贴:“我也当过艺人,知道站一天多难受。”
镜头拍到这里,停了几秒。
48岁的维多利亚还在每天五点起床健身,饮食坚持蒸煮烹饪,25年没碰过油炸食品。纪录片跟拍她凌晨下班回家,卸妆护肤一套流程做完,天都快亮了。
她笑着说:“美丽大概是纪律,不是运气。”
2020年疫情那阵,品牌亏损面临裁员,她自降年薪80%保基层岗位,给客户写信:“可能延迟发货,但品质不会降。”同时加速转型电商,亲自开直播带货。那段“不抛弃员工”的视频传开后,老客户复购率涨了一半。
她现在拒绝用修图软件,素颜登过《Allure》封面。采访里直接说:“我爱每道皱纹,它们记录我怎么活过。”
有些人二十多岁就开始害怕变老,有些人四十多岁还在琢磨怎么活得更像自己。
纪录片结尾,维多利亚站在工作室窗前看伦敦夜景。镜头拉远,灯火模糊成一片。
她回头说了句话,声音不大:“时间会证明些什么吧。”
窗外的灯一盏盏熄灭,天快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