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边境线现在再看,根本不像两年前那副剑拔弩张的样子,乌克兰前线有点顶不住,兵源枯竭,后补不上,前阵子哈利科夫那边,俄罗斯大军一发动,乌军集结不过来,右一块左一块,全是被动应战。推特上有人发视频,乌克兰士兵一脸迷茫,撤退途中还得自己修路障,有说笑的,有做手势的,后方指挥让顶前线,前线指挥喊后撤。指令搞得乌军自己人都要闹分裂,每天社交平台上,各种悲愤的跑轰文,什么“我们还要坚持多久”“增援还来不来”,气氛浓厚,有人喊团结,也有人喊算了。西方军援一拖再拖,不少本就装备奇缺,武器故障率高,迷彩服还得自己缝。美国国会批不下来钱,欧洲喊着支持,结果几辆老豹2坦克开过去,后面维修车跟着跑,光补给这一块,还得全靠民间捐捐补补。有个乌克兰前线兵说自己一条命不只卖命还得自己买装备。
本来国际上早有人看出来,乌克兰倒是表面强撑,实则扛不住。自媒体分析,士兵士气下滑严重,前线新兵不少都是被地方动员上来的,大家一提“归队”就揣着手机发家里信息,说实在的,没几个是自下而上冲锋陷阵的心气,无非是没得选才披上军服。俄军推进有条不紊,偶尔休整一下,本土舆论都是胜利的调门。进展慢,有人说是顾全前线伤亡,有人甚至在网上带风向,说俄军装备都是“现代版钢铁洪流”,其实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乌军的网红那点小技俩,巡飞弹子弹全靠外头,干脆说现在双方对比,从兵力到补给,从士气到兵员,乌克兰都无法再和俄罗斯正面对刚。
说到底,进攻是要看实力的,防守归根结底就是一点点消耗体力。如果说去年还能靠“全民皆兵”那一套撑下去,现在全民疲劳感已经不遮掩了。基辅征兵站门口,不少年轻人装病,打听消息,外媒还拍摄志愿者上街抓壮丁。本来北约源头上的军援滚滚,现在经济压力加大,各国都想着赶紧把风险降下来,没几个人真想为乌克兰和俄罗斯拼个你死我活。就欧盟那几个小国,外表慷慨大方,实际已经有点腻了。说要制裁俄罗斯,能源倒是照用不误。
前线压力传回去,乌克兰高层马不停蹄调兵,前两年那几个上电视信心满怀的议员,现在说话都绕着圈走,讲一个“全力以赴”,底下追问什么方案,没人真敢拍胸脯,反倒老百姓最清楚。有人开始出来说必须“撑到最后”,也有人私下里盘算,还能受多久苦。以前还整天说“顶到最后一滴血”,现在变成了“看谁最后扛不住”,民间气氛彻底不一样了。
俄军反击节奏根本不带慌,旁边白俄罗斯、摩尔多瓦这些国家,也开始跟着俄罗斯站了一队,欧美一时半会又拿不出新花样,乌克兰只能把希望押在“新式武器”上,偏偏装备难维系,工程兵全靠本土老技工补修,没有原厂件,没几个人能修得动。新兵刚上阵,手头武器还得老兵分一半。乌克兰本土经济差,连基本的被服保暖都要靠国际捐助,城市里撤离潮一波接着一波,乡下直接没人种地,那边仓库粮食直接被征收,什么都得先供前线。
其实乌克兰这个局面,从去年就露出端倪。经济崩了,人才流失,搞网络的去了波兰当技术工人,会说英语的直接脱身去英国服务业,剩下的小镇青年,有的上了前线,有的躲在地下室。社交账号几乎都是告别视频,每条留言,点开不是祝平安就是求顺利撤离。官方还在吹防线坚不可破,民间都在说“顶不住了”,连小孩都笑乌克兰新闻天天自己给自己打气。
看着俄军轮番推进,乌克兰内外已然没啥办法,战到最后已成定局。不战也没路选,只能被动拖着打。西方还在说支持,以为几套防空导弹能改天换地,乌克兰自己清楚,小打可以撑,真拼到底,恐怕连最后一口气都挺不下来。战到最后人,主动也好,被迫也罢,这是现实,一步步走到这,已经没有选择题。
回头看过去两年变化,大国博弈全在背后推着,乌克兰原本还想两头押宝,既靠西方援助又想保存自己的力量,结果怎么选都变成两难。北约的嘴炮打满天飞,实则实际输出越来越发虚,前线消息一传回,欧洲各国乐意站远看热闹,无人愿意亲自下场。每当舆论发酵,有分析说乌克兰坚韧不屈,现实却是前线不断有人换防,有人抱怨,有人哭诉,也有不少人已经选择离开。
看着今天乌克兰士气消耗,兵源不足,西方援助有限,俄军步步推进,加上大国背后各怀心思,局势已经瞒不住了,没有所谓的回头路,乌克兰只能往前顶,主动还是被迫,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场仗想收手,没谁能独善其身。有网友留言:没有什么“未来可选”,拖延只会加剧损耗,只有一条路——打到最后。
国际社会还在讨论制裁,实地情况已经一地鸡毛,能否结束冲突,还得看谁先耗尽底牌。乌克兰这盘棋,要的是谁能熬到最后,但从兵力、后勤、士气、国际环境,全线下滑,主动加被动,是选择不是选项,所有人都被困在局里,惟有最坚韧的一线战士,才真了解现实有多冷。
这场战争谁是受益者,全世界都看戏,只有乌克兰人明白,一旦开弓,没有回头箭,主动被迫都只是最后一根稻草。等到终局到来,谁敢说自己没参与,无论是捐一把枪,发一条新闻,还是传一个冷笑话,这场仗,没人是真正的赢家。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