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一对闹掰了的“前任”说起。
俄罗斯和印度。
俩人曾经好得跟一个人似的,2007年就凑一块儿,说要一起搞个顶级的第五代战斗机,项目名叫FGFA。印度当时挺上心,先期就投了差不多3亿美元,眼巴巴地盼着能捣鼓出一款双座版的超级战机。
结果呢?十年啊,整整十年,这事儿黄了。
2018年,印度拍桌子不干了,正式退伙。理由一大堆,嫌飞机隐身不行,航电系统太糙,雷达也不满意。更关键的是,项目跟个无底洞似的,钱越要越多,俄罗斯还老在技术转让和工作分配上耍滑头。
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可谁能想到,这才几年功夫,俄罗斯居然又找上门来了,手里捧着的,还是当年那个让他们闹掰的主角——苏-57战斗机。
你说逗不逗。
是什么让这对冤家又坐到了一起?答案很简单,印度急了,真的急了。
你打开地图看看。北边,咱们的歼-20机队,规模早就过了两百架,已经形成了实实在在的代差优势。西边,巴基斯坦那边也快要拿到歼-35了。
印度空军一盘算,手里的法国“阵风”和俄制苏-30MKI,虽然不错,但面对这种两面夹击的“三明治”困境,心里实在是没底。
这已经不是面子问题了,是实实在在的焦虑。
再不给空军“补补课”,更新换代,未来十年,头顶上的天可能就不是自己的了。
就在印度火烧眉毛的时候,俄罗斯这个“前任”来了。而且这次,姿态放得特别低,开出的条件,简直让人没法拒绝。
首先,技术大放送。俄罗斯拍着胸脯保证,这次卖的苏-57E,全部源代码都给你公开。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你买了一部手机,厂家连手机怎么设计、系统怎么编写的图纸和代码都原封不动地交给你。这在顶尖军售里,闻所未闻。
其次,包教包会,还管落地。俄罗斯同意,这批飞机可以直接在印度本土建厂生产,保证三到四成的零部件都由印度自己的工厂来造。
这一下就挠到了印度的痒处,完美契合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印度制造”国策。
最后,也是最狠的一招,快速交付。俄方承诺,只要合同签了,三年内就能交货。
这可是直击了印度“等不起”的痛点。
你再看看另一边的美国,想买F-35?行啊,先谈一堆政治条件,技术上这里不许碰,那里不许看,跟伺候大爷一样。
两相对比,俄罗斯这回拿出的诚意,简直是扑面而来。
问题来了。
俄罗斯这么下血本,就不怕得罪咱们吗?毕竟中俄关系现在可不一般。
可你看,咱们这边的反应,相当平淡。甚至可以说是波澜不惊。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苏-57这架飞机,看着光鲜,其实有个要命的“心脏病”。
它配套的全新发动机,那个叫“产品30”的玩意儿,研发进度一直拖拖拉拉,到现在还没整利索。现在交付的苏-57,用的还是苏-35S上那款AL-41F1S发动机的升级版。
说白了,就是跑车的壳子,暂时装了个高性能轿车的发动机。性能是打了折扣的,飞不出完整的五代机水平。
这事儿,当年印度退伙的时候就耿耿于怀,现在也没彻底解决。
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产能。
俄罗斯自家的军工体系,受限于经济状况,苏-57的年产量低得可怜,连自己空天军的换装都慢吞吞的。就算签了60架的大单,能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交出来,谁心里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咱们这边可能评估,这笔买卖就算成了,交付周期会很长,早期的技术状态也不完整,短期内,对已经形成体系优势的歼-20机群,构不成什么真正的威胁。
说不定,还会因为这上百亿美元的开销和后续无尽的维护投入,反而拖累了印度整个国防现代化的脚步。
其实,把视角再拉高一点,看看俄罗斯这些年的操作,你就会发现,这套“平衡术”人家玩得炉火纯青。
这根本不是第一次。
想当年卖苏-30战斗机,前脚卖给咱们苏-30MKK,后脚就给印度量身定做了一款整合了西方航电和矢量推力发动机的苏-30MKI,技术上更复杂。
近几年,S-400防空导弹系统,也是两边都卖,谁也不耽误。
这就是俄罗斯的生存之道。它从来不是在中印之间“选边站”,而是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谁都离不开”的角色。
向印度卖武器,既能赚取急需的外汇,又能维系与这个南亚大国的传统友谊和地缘政治影响力。这笔百亿美元的大单,对眼下的俄罗斯来说,太重要了。
说到底,这更像一场赌局。
一场夹杂着历史恩怨、现实焦虑和未来野心的复杂牌局。
印度赌的是一个能追赶时间的捷径,俄罗斯赌的是盘活一个旗舰项目和维系自身大国地位的未来。
这牌桌上,人人都在豪赌,赌的是明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