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呢,OpenAI推出的ChatGPT4.0一出场,整个世界都在热议一个话题:要是中国的AI产业想赶上美国,恐怕还得再努力拼个二十年左右。
谁也没想到,才过去一年不到的时间,局势竟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到了2024年,随着中美两边的企业纷纷推出AI相关产品,大家开始觉得彼此之间的差距缩短到了10年左右。到了2025年,无论是行业的报告,还是技术专家的看法,几乎都达成了一个共识:中美两国的AI技术已经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不少人认为这是芯片技术取得突破的结果,但仔细一想会发现,美国因为电力供应不足卡了壳,而中国凭借稳固的电力保障,提前跑在了前面。
到了2025年的硅谷,科技企业不再为缺人、缺钱而犯愁,反倒是担心电力不够用。
现在,AI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行简直变成了“电老虎”,现有的电力系统根本顶不住这么高的能耗,真是挺难搞的。
工程师们经常碰上训练到一半突然停电的事,几天的算力投入一下子就没了,真让人头疼。
你瞧一组很直观的数,据说到2024年,整个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总量,基本上能让几十个中等国家把一年都消耗完。
更夸张的是,像ChatGPT这种规模的大模型,每天耗掉的电量,差不多能让一个普通美国家庭连续用上四十多年。
如此高的能耗,再用关灯省电来应对,简直是杯水车薪。
美国的电力基础设施早就陈旧不堪,那94座核电站大部分都已运行了三四十年,输电线路也都老化严重,维修都成为大问题。
虽然AI的算力需求每年都在几何级数上涨,但那些老旧的电网就像细水管接大水泵,电压不稳、断电频繁,搞得AI研发的步伐总是受影响,是不是挺让人头疼的。
在这场似乎没有尽头的“电力荒”面前,硅谷和华尔街竟然首次达成了少见的统一看法。
到2025年3月,像谷歌、Meta这样的科技巨头联合签署了《三倍核能宣言》,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巨头们早就表态,要在2050年前把全球核能发电能力提升三倍,打算用核能来弥补能源缺口。
科技企业动作挺快,就拿扎克伯格的Meta来说,6月头就和一家核电公司达成了协议,把未来20年的核电站发电总量都定了下来。
微软和谷歌也在全美范围内拼命抢购电力资源,看来电力在他们心里已经比芯片还重要,变成了关键的战略要素。
在这场抢电的热潮里,最先吃饺子的可不是AI企业,而是那些发电公司。有一家在美国挺有名的核电运营商,三年前股价才36美元,可到2025年已经飙升到350美元,差不多涨了十倍。
市场早就明白啦:AI是否能盈利还不好断定,但是那些能提供电力的公司早就火起来了。
连特朗普都按捺不住了嘛,到了2025年5月底,他还签了一份行政命令,打算在2030年前修建10座大型核电站。
你得知道,美国已经有二十多年来没搞过这么大规模的核电工程了,这里面主要是因为AI产业“没电可用”这个问题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美国这边的情况还算可以,比起欧洲和日本哪些地方可就难多了。到了2025年4月,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突然大规模停电,五千万的人陷入了超过十个小时的黑暗当中,查明具体原因还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从电网图上看,欧洲的能源布局就像拼积木一样,脆弱得很容易出问题。
对欧洲的公司而言,搞AI算力中心差不多是奢望——电压时高时低,根本无法保证大模型的稳定运行。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夏天能持续供电让空调不断运行都算不错了,想布局AI就更别提了。电力危机悄然逼近,把不少国家挡在了AI竞争的门外。
可是在这轮全球对电力的担忧中,中国的表现可是完全不一样,挺有志气的。
202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全年的发电量首次突破了10万亿千瓦时,这一数字真的是相当惊人啊。
光是中国一年里的发电总量,就比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和韩国这六个国家合起来还要多。
埃隆·马斯克看完这组数据后都转发了,直言这或许是“人类工业史上最重要的一组数字”。
美国媒体一句话就说得明明白白:中国在打造一条“能源长城”。不过,中国的牛逼不光是在发电量上,关键还在于能保证电源稳定流向需要的地方。
中国的能源布局挺有意思的:煤炭大多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这几个地方,而水电主要在西部的长江、黄河上游流域。可用电最多的却是东部沿海那些城市和工厂,真是有点“南北差异大”的感觉。
把西部的电输送到东部,比起古时候把岭南的荔枝运到长安,还得费劲得多。
古时候运荔枝容易变坏,而电力传输在路上也会损耗掉不少。中国凭借一项绝技,突破了这个难题——那就是100万伏的交流特高压。
这种技术能把电输送到1000到1500公里远,损耗还控制在5%以内,是世界上输电效率最高的方法。
现在,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并大规模商用特高压技术的国家。
依靠特高压技术,再加上智能电网调度和遍布全国的储能电站,中国搞出了全球最大、最稳的输电网络。不管西部发多少电,东部都能稳稳当当地用上。
这对AI来说真重要,停电能忍受,但AI可不行:一点点电压波动,训练中的模型就可能崩溃;供不上电流,整个数据中心都可能瘫痪。
只有把供电稳定到极致,才能支撑起AI那高能耗的需求,这可是硬性条件,别无它法。
回头看看人类的文明历程,每一次巨大的飞跃都离不开能源的推动,者说的真没错。
在原始社会,大家都靠太阳来种地;到了工业革命那会儿,英国靠煤炭把蒸汽机烧得咔咔响,才变成了强国;说到美国能引领世界,不也是靠石油驱动的内燃机带来的动力么。
能源革命一到哪儿发生,文明的重心就会往那边转移。
眼下,AI时代的能源比拼已经拉开了帷幕。一边儿美国还为老旧的电网发愁,另一边儿咱们中国早就把布局盘踞好了。
从特高压输电到光伏风电基地,咱们还拥有先进核电和核聚变科研,这一整条能源产业链上,中国都掌握着核心技术,把未来科技的路子都给铺平了。
有了稳定的电力支撑,中国的AI产业发展的那叫一个快,整条产业链条已经搭建得相当完整,从底层芯片到上面的应用都涵盖了。工厂里的智能机床借助AI变得更精确了,医院里用AI从成千上万份报告中筛选出高风险的患者,教育和交通领域的AI应用也逐渐增多。
数据一目了然:到2025年4月,中国的AI专利申请总数已达157万件,占全球的38.58%,稳居首位。这段时间内,超过4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I上深耕细作,也撑起了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产业规模。
为了让AI运转得更顺畅,到了2025年,中国还推出了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主要用来推动技术攻关和产业落地。
还在同步推进行业标准的制定,很多都变成了国际通用的规则,产业生态也变得越来越完善。
这也是为什么美媒说中国在搞“能源长城”,中国不断在建发电厂、升级电网,可不是随意扩张,而是瞄准了AI时代的关键需要。
AI用电量大,新能源汽车也得靠电撑着,智能制造更是离不开电力,稳定充沛的电源,才是科技比赛中拿得出手的底牌。#夏日旅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