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在微信群里发消息:「今年的老乡聚会定在下周六,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我看着这条消息,心里五味杂陈,手指在屏幕上停了又停。
三年前那次生意失败后,我就再也没有接到过他们的邀请。
直到年底我的公司正式成立,我才明白什么叫做风水轮流转。
01
手机屏幕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
我坐在出租屋的床沿上,盯着那个名为「老家人在外地」的微信群。王建华刚刚发了一条消息:「今年的老乡聚会定在下周六,包间已经订好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都来聚聚。」
消息发出去不到五分钟,群里就热闹起来了。
「建华哥安排得妥当,我没问题。」
「终于又能见到大家了,我带两瓶好酒。」
「今年我在工地上挣了不少,这次我请客。」
我看着一条条回复,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手指在键盘上停了又停,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后,我试探性地打了几个字:「我也想参加...」
刚发出去,就看到王建华回复了:「李国强啊,你最近忙什么呢?」
我赶紧回:「没怎么忙,就是想和大家聚聚。」
然后,群里安静了。
过了大概十分钟,王建华私聊我:「老李,不是我说话难听,现在聚会的都是在外面混得还可以的兄弟们。你现在这个情况...要不你先忙你的事,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屏幕上的字像针一样扎在我心里。
什么叫「这个情况」?三年前那次生意失败,确实让我欠了一屁股债。但我李国强什么时候成了见不得人的存在?
我想反驳,想解释,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确实,现在的我住在这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出租屋里,每个月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和他们这些包工头、小老板比起来,我确实拿不出手。
「我知道了。」我回了这四个字,然后退出了聊天界面。
窗外的夜风透过破旧的纸窗吹进来,带着丝丝凉意。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脑子里一遍遍回想着刚才的对话。王建华的话虽然客气,但意思很明确:你配不上和我们坐在一张桌子上。
想起三年前,我们这些老乡在外地打拼,大家抱团取暖,有什么困难都互相帮衬。那时候我的生意还算不错,经常请大家吃饭喝酒。
可是风水真的会轮流转。一次投资失误,让我血本无归,还欠下了几十万的债务。那些曾经称兄道弟的老乡们,一个个都变了脸色。
有人说:「做生意嘛,有赚有亏,这很正常。」
有人说:「李国强这次栽得不轻啊,估计很难翻身了。」
还有人说:「以后还是少和他来往吧,免得他来借钱。」
我都听见了,虽然他们以为我听不见。
从那以后,老乡聚会就再也没有我的份了。群里偶尔有人提起我,也是一副惋惜的语气,好像我已经是个死人。
我在床上翻了个身,望着天花板上那道水渍印。心里憋着一口气,像要炸开一样。
不就是一次失败吗?不就是暂时没钱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李国强就算跌到谷底,也不是永远爬不起来的人。
02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楼下的施工声吵醒了。
洗漱完毕,我坐在小桌子前,泡了一包五毛钱的方便面当早餐。一边吃,一边想着昨天晚上的事。
其实这三年来,我也不是完全颓废。表面上看我是在打零工,但实际上,我一直在暗中摸索一条新的路子。
我有个秘密,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
在老家的时候,我跟着一个老师傅学过传统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那个老师傅是我爷爷的朋友,技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我能学到,完全是因为缘分。
这门技术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关键在于对时间、温度、湿度的精确把握,还有一些独特的配方。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农产品,不仅保质期长,而且口感特别好,营养价值也更高。
当年我做生意的时候,主要是搞建材和装修,从来没想过要用这门手艺。但是这三年的低谷期,让我有了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研究。
我偷偷做过几次试验,效果都很不错。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和资金去大规模实施。
吃完面,我收拾了一下,准备去找今天的工作。
走在街上,我突然想起昨天看到的一条新闻: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有很多扶持政策。
我停下脚步,掏出手机重新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
原来,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而传统的深加工技术,正好符合这个趋势。
我越看越兴奋,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反正现在已经这样了,大不了再失败一次。但如果成功了呢?
我想起老师傅临终前对我说的话:「国强啊,这门手艺不能丢。总有一天,它会派上大用场的。」
当时我还年轻,觉得老师傅说得太玄乎。现在想来,也许这就是那个「总有一天」。
我在街边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拿出纸笔,开始认真地规划起来。
首先,我需要做一次彻底的市场调研,了解现在的消费需求和竞争情况。
其次,我要测试一下自己的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过关。
最后,如果前面两步都没问题,我就要想办法筹集启动资金。
想到这里,我反而冷静下来。创业不是儿戏,尤其是我这种已经失败过一次的人,更容不得任何马虎。
但是,心里那团火已经点燃了。
王建华,你不是觉得我配不上和你们坐一张桌子吗?
等着瞧吧。
03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我白天照常打零工,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全部用来做市场调研。
我跑遍了城里大大小小的超市、农贸市场,还专门去了几家高端的有机食品店。我观察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了解不同产品的价格定位,记录各种农产品的销售情况。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现在市面上有机农产品的种类很多,但真正做深加工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简单的包装和销售,技术含量不高。
而且,很多消费者都在抱怨:有机农产品虽然营养价值高,但保质期太短,买回家放不了几天就坏了。
这正是我的技术优势所在。
我又专门去了一趟老家,实地考察了一下原料供应的情况。老家那边现在正在搞农业合作社,农民们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的积极性很高,但是销路一直是个问题。
我和几个农民聊了聊,了解到他们最头疼的就是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有时候宁愿烂在地里也不愿意贱卖。
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双赢的机会:农民有好原料但卖不出好价钱,消费者想买好产品但买不到满意的,而我有技术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
回到城里后,我开始在家里做小规模的试验。
我用自己的技术处理了一批有机萝卜干、有机苹果干和有机番茄酱。然后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下测试保质期和口感变化。
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用我的技术处理过的产品,不仅保质期比普通产品长了一倍多,而且口感更加醇厚,营养成分的保留率也更高。
我拿了一些样品给邻居试吃,大家都赞不绝口。有个大妈甚至问我:「小李,这是在哪儿买的?太好吃了,给我也买几包。」
我心里乐开了花,但表面上还是很谦虚:「就是在市场上买的普通货,没什么特别的。」
其实我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果正式生产的话,成本大概是多少,售价可以定到什么水平,利润空间有多大。
经过仔细计算,我发现这个项目的前景确实不错。以有机萝卜干为例,普通的萝卜干市价大概是15元一斤,而用我的技术加工出来的有机萝卜干,完全可以卖到30元一斤,甚至更高。
关键是,这个价格对于追求健康生活的消费者来说,并不算贵。
我越想越兴奋,但同时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问题:资金。
要想把这个项目做起来,至少需要20万的启动资金。租厂房、买设备、采购原料、办理各种证照...哪一样都需要钱。
而我现在的全部家当,加起来不到2万块。
我在出租屋里来回踱步,想着各种筹钱的办法。
向亲戚朋友借?三年前我失败的时候,已经向他们借了一遍,现在还没还清,哪好意思再开口。
去银行贷款?以我现在的信用状况和财务状况,银行肯定不会借给我。
找投资人?我一个失败过的中年人,有什么资格去找投资?
想来想去,似乎没有一条路是可以走通的。
但是,我不想放弃。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一件事。前几天打工的时候,工头老张提到过,现在政府对于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有专门的扶持政策,不仅有低息贷款,还有创业补贴。
我赶紧上网查找相关信息。
还真有这回事!
而且申请条件我基本都符合:有技术、有项目计划、有市场前景。唯一的问题是,需要提供一个详细的商业计划书。
我从来没写过商业计划书,但是为了这个机会,我必须学会。
04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白天继续打工赚生活费,晚上就在网上学习如何写商业计划书。
我看了无数的模板和案例,一字一句地琢磨每个章节应该怎么写。从市场分析到竞争优势,从财务预测到风险评估,每一个部分我都反复修改了好几遍。
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也让我对这个项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把公司取名为「绿源农品」,主要业务是有机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产品线包括有机蔬菜干、有机水果干、有机调味品等。
目标客户是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他们注重健康饮食,愿意为高品质的食品支付合理的价格。
销售渠道主要是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高端超市。
竞争优势是独特的传统加工技术,可以大幅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保质期。
财务预测显示,如果一切顺利,第一年可以实现营收100万,净利润20万。第三年可以实现营收500万,净利润100万。
当然,这些数字都是基于比较乐观的估计。但我确实有信心能够做到。
计划书写完后,我又找了几个做过生意的朋友帮忙看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其中一个朋友看完后说:「老李,你这个项目确实有搞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万一又失败了怎么办?」
我想了想,认真地回答:「失败了大不了重新来。但如果不试,我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朋友拍了拍我的肩膀:「有这个心态就对了。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事,关键是要有不服输的劲头。」
这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三个月后,我拿着厚厚的商业计划书,去了市里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负责接待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干部,姓刘。她仔细看了我的计划书,又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李先生,您的项目确实符合我们的扶持方向。不过您之前有过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这个您需要如实说明一下。」刘主任说话很客气,但语气中有一丝谨慎。
我早就料到会有这个问题,坦诚地说:「确实失败过一次。但正是因为有了那次的教训,我这次会更加谨慎和理性。而且,这次的项目和上次完全不同,我有更大的把握。」
刘主任点了点头:「我们需要组织专家对您的项目进行评估。如果通过的话,可以给您提供15万的创业扶持贷款,年利率只有3%。另外还有5万的创业补贴,不用归还。」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20万的启动资金,这刚好是我需要的数额。
「什么时候能有结果?」我急切地问。
「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会安排专家实地考察,如果一切顺利,下个月就能放款。」
一个月的等待对我来说感觉像一年。
每天我都在想象着各种可能的结果,时而兴奋,时而忐忑。
我开始在网上寻找合适的厂房,联系设备供应商,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虽然资金还没到位,但我想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获得批准,就能立即行动。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
我在网上看到一条信息:市里有个农产品博览会,邀请有创新技术的小企业参展。参展费用不高,但可以直接接触到很多潜在客户。
我想,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就算资金还没到位,我也可以先带着样品去试试水,看看市场反应如何。
我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报了名。
05
农产品博览会在市里的会展中心举行,为期三天。
我的展位很小,就在展厅的一个角落里。但我精心布置了一番,把自己制作的各种样品都摆了出来。
第一天来的人不多,主要是一些同行和媒体记者。我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怎么介绍自己的产品。
一个记者走过来,拿起我的有机萝卜干尝了一口,眼睛马上亮了:「这个味道很特别啊,你们用的什么技术?」
我简单介绍了一下我的传统加工工艺,记者听得很认真,还拍了几张照片。
「这个很有新闻价值,」记者说,「传统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符合乡村振兴的理念。我回去会写一篇报道。」
我心里一阵激动,连忙给记者留了联系方式。
第二天,参观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其中有不少是超市采购商和经销商。
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在我的展位前停了很久,仔细品尝了所有的样品。
「小伙子,你这个产品确实不错,」他说,「我是华联超市的采购经理,姓张。你们能大量供货吗?」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始生产,不过如果有订单的话,我们可以很快启动。」
张经理听了,表情有些犹豫:「这样吧,你们先小批量试做一些,我拿回去让顾客试试反应。如果反响好,我们可以考虑长期合作。」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我赶紧留下了张经理的名片,约定过几天就把样品送过去。
第三天是博览会的最后一天,也是人最多的一天。
上午十点多,一个穿着西装的年轻人走到我的展位前。他看起来不到三十岁,举止很有礼貌。
「您好,我是诚泰投资公司的项目经理,姓王。我们专门投资农业相关的创新项目。」他递给我一张名片。
我接过名片,心跳顿时加快了。
王经理品尝了我的产品,询问了很多技术细节和市场规划。我尽量详细地回答每个问题,同时观察着他的表情。
「李先生,您的项目很有潜力,」王经理最后说,「我们公司对此很感兴趣。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洽谈投资合作事宜。」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短短三天的博览会,就让我接触到了潜在的客户和投资方。
博览会结束后,我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样品,同时等待着政府贷款的消息。
两个星期后,刘主任打电话通知我:专家评估通过了,贷款和补贴都批下来了。
我当时就在电话里哭了。
拿到资金后,我立即行动起来。租厂房、买设备、办执照、招工人...每一个环节我都亲自盯着,生怕出任何差错。
两个月后,「绿源农品」正式投产。
第一批产品出来后,我立即送给华联超市的张经理试销。
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短短一个星期,第一批货就销售一空,顾客反响非常好。张经理马上追加了订单,数量是第一批的三倍。
与此同时,诚泰投资公司的王经理也正式提出了投资意向:投资50万,占股30%。
这意味着我的公司估值已经达到了170万。
半年前,我还是一个被老乡们嫌弃的失败者。现在,我已经是一家有潜力公司的老板了。
但这还不是最让我兴奋的。最让我兴奋的是,现在已经是年底了,该轮到我主动出击了。
我坐在新租的办公室里,看着手机里「老家人在外地」的微信群。
王建华又在组织年底聚会了。这次他们选的地方更高档,人均消费至少要三百块。
我看着群里的讨论,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是时候给他们一个惊喜了。
我拿起手机,开始编辑一条消息。
《999999999999999》
06
我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顿了几秒,然后慢慢打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各位老乡,我是李国强。今年年底我的公司刚刚成立,想邀请大家来参加我们的年终庆典。时间是下周日晚上,地点在香格里拉酒店的宴会厅。有空的兄弟们都来聚聚,我请客。」
发完消息,我把手机放在桌上,静静地等待着回复。
大概过了五分钟,群里开始有动静了。
第一个回复的是刘大山:「国强,你开什么公司了?」
紧接着是赵小勇:「香格里拉?那可不便宜啊。」
然后是李强:「国强兄弟发达了啊,恭喜恭喜。」
但是最关键的那个人——王建华,一直没有发声。
我知道他在观望,在思考。毕竟在他眼里,我还是那个三年前失败的李国强,突然说要在香格里拉请客,确实有点让人难以置信。
又过了十分钟,王建华终于说话了:「国强,你确定要在香格里拉办聚会?那地方一桌起码要两千块,十几个人的话...」
我回复:「建华哥放心,钱的事我来解决。大家这些年在外面不容易,难得聚一次,就让我尽个地主之谊吧。」
群里顿时炸开了锅。
「国强这是真的发财了啊!」
「什么公司这么赚钱?」
「哥们,带带我们呗!」
看着这些消息,我心里五味杂陈。三年前我落魄的时候,他们避之不及。现在觉得我有钱了,又一个个热情起来。
但我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继续保持着客气的语气:「公司刚起步,谈不上发财。就是想和大家聚聚,聊聊这些年的变化。」
王建华私聊我:「国强,你真的确定?香格里拉的消费可不低,别到时候闹出笑话。」
我回复:「建华哥,你就放心吧。我既然敢开口,就有这个能力。」
其实我心里也有点忐忑。香格里拉确实不便宜,十几个人的聚会,加上酒水,怎么也要三万块。对于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说,这笔钱不算小数目。
但我觉得值得。不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证明一个态度:李国强不是被人踩在脚下就爬不起来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认真准备这次聚会。
首先是订包间。香格里拉的宴会厅确实高档,可以容纳二十人的包间,一晚上的费用是两万八千元,还不包括酒水。
服务员听说我要办企业庆典,特别介绍了他们的套餐服务:「李总,我们有专门为企业庆典设计的套餐,包括鲜花布置、音响设备、还有专业的摄影师。」
我想了想,咬咬牙说:「行,就按你们说的来。」
其次是准备礼品。既然是公司庆典,我得准备一些小礼品给大家。我特意订制了一批「绿源农品」的礼盒,里面装着我们公司生产的各种有机农产品。
最后是准备致辞。我要在聚会上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但不能太显摆,也不能太低调。
这个度很难把握。
聚会的前一天,我特意去了趟理发店,又买了一套新西装。我要确保自己的形象配得上「绿源农品」董事长的身份。
当天晚上,我提前一个小时到了香格里拉。
宴会厅布置得很漂亮,鲜花、彩带、横幅,看起来确实像那么回事。服务员们训练有素,每个细节都处理得很到位。
七点整,老乡们陆续到了。
第一个进来的是刘大山,他一进门就被豪华的装修震住了:「我的天,国强,你这是真的发了啊!」
紧接着是赵小勇、李强、张明...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但表情都带着惊讶和好奇。
最后进来的是王建华。他穿着一身名牌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进门就左右打量着宴会厅的布置。
「国强,」他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可以啊,这架势比我去年办的生日宴还要隆重。」
我笑着回应:「哪里哪里,就是想让大家开心一下。」
但我能感觉到,王建华的眼神里除了惊讶,还有一丝复杂的情绪。也许是不甘,也许是嫉妒,也许是后悔。
毕竟,三年前把我排除在聚会之外的,就是他。
07
聚会正式开始后,大家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圆桌旁。香格里拉的服务确实一流,菜品精美,服务周到。
酒过三巡,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大家开始聊起这些年的变化。
刘大山说他的装修公司今年赚了不少,准备明年扩大规模。
赵小勇说他承包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手下管着几十号人。
李强说他开的餐厅已经有三家分店了,正在考虑加盟连锁。
轮到我的时候,大家都很好奇。
「国强,你到底开的什么公司?」张明问道。
我站起来,举起酒杯:「各位兄弟,感谢大家今天给面子来参加我的公司庆典。我的公司叫『绿源农品』,主要做有机农产品的深加工。」
「有机农产品?」王建华皱了皱眉,「这个能赚钱吗?」
我微笑着说:「刚开始确实不容易,但现在市场反响很好。我们和华联超市签了长期供货合同,还有投资公司入股。保守估计,明年的营收能达到五百万。」
这个数字一出,全桌都安静了。
五百万的营收,意味着我的公司规模已经不小了。在座的这些老乡里,除了王建华的建筑公司,其他人的生意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厉害啊国强,」刘大山率先反应过来,「我们还以为你这几年...咳咳,没想到你是在憋大招呢。」
「是啊,」赵小勇也连忙附和,「我们都小看你了。」
王建华的表情更加复杂了。他端起酒杯,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国强,你这个转身转得漂亮。我敬你一杯。」
我们碰了杯,一饮而尽。
但我能感觉到,这杯酒喝得并不痛快。王建华的心里肯定不好受,毕竟三年前正是他亲口说我「配不上和他们坐一张桌子」。
聚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起身做了一个简短的致辞:
「各位兄弟,我们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在外面打拼都不容易。这些年我确实经历了一些挫折,但也正是这些挫折让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请大家来,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想告诉大家: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不放弃,总有翻身的机会。」
话音落下,全桌响起了掌声。
但我知道,这掌声里有真心的祝福,也有违心的恭维。人心复杂,我已经看透了。
聚会快结束的时候,我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绿源农品」的礼盒。
「这是我们公司的产品,大家拿回去尝尝。如果觉得好,帮忙推荐给朋友。」我说。
大家都很客气地收下了,还夸赞包装精美,看起来就很高档。
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后,我独自坐在宴会厅里,看着满桌的杯盘狼藉。
这一晚花了我将近四万块,但我觉得值得。
不是因为报复,而是因为自尊。
人活着,总得有点骨气。
08
聚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
先是刘大山打来电话:「国强,昨天的聚会太棒了。你那个有机食品我们全家都尝了,味道确实不一般。我有几个朋友开餐厅的,想和你谈谈合作。」
然后是赵小勇:「国强兄弟,你们公司还需要投资吗?我手里有点闲钱,想跟你一起干。」
接着是李强:「国强,我的餐厅正在考虑引进有机食材,你看我们能不能谈谈供货的事?」
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张明都打来电话:「国强,你能不能教教我怎么做这个生意?我也想转行。」
最有意思的是王建华。他在微信里发了一条很长的消息:
「国强,昨天的聚会让我很感动。说实话,三年前我确实对你有偏见,觉得你失败了就一蹶不振了。没想到你在暗中发力,现在做得这么好。我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谅我当时的势利眼。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看着这条消息,我心里百感交集。
说不计较是假的,但说要报复也不至于。人生就是这样,起起落落,谁都有高峰低谷的时候。关键是要在低谷的时候保持信心,在高峰的时候保持清醒。
我回复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建华哥,都是老乡,没什么道歉不道歉的。大家能一起发展是最好的。」
其实,那一晚的聚会之后,我反而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觉得那些老乡们势利眼,只认钱不认人。但仔细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家都在外面拼搏,都有自己的压力和考虑。
更何况,如果我一直沉浸在被排斥的委屈里,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正是那种被轻视的屈辱感,激发了我重新奋斗的决心。
从这个角度看,我还要感谢王建华呢。
当然,最让我开心的不是老乡们的态度转变,而是公司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聚会之后,我接到了好几个新的订单。除了华联超市,又有两家大型超市开始销售我们的产品。诚泰投资公司也正式完成了入股,给公司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和专业的管理经验。
更重要的是,市里的领导也开始关注我们公司。有关部门打算把「绿源农品」作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进行推广,这意味着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媒体曝光。
三个月后,那个曾经采访过我的记者又来了。这次不是为了博览会,而是为了做一期关于「返乡创业」的专题报道。
「李总,您从一个打工者到成功企业家的转变,对很多人都有启发意义,」记者说,「能谈谈您成功的秘诀吗?」
我想了想,认真地回答:「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打倒,要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技之长,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那您觉得最难熬的是哪段时间?」
「被人瞧不起的时候,」我说,「但现在想来,那段时间也是最珍贵的。因为只有跌到谷底,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韧性。」
采访结束后,记者问我:「您现在还会参加老乡聚会吗?」
我笑了笑:「当然会。我们都是从同一片土地上走出来的,这份情谊不会变。只是现在,我不用担心被人排斥了。」
几天后,这篇报道发表了,题目是《从打工者到企业家:一个中年男人的逆袭之路》。
看着报纸上自己的照片和故事,我想起了三年前那个被老乡们嫌弃的自己。
那时候的我,肯定想不到有一天会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
人生真的很奇妙。
今年的春节,我回了一趟老家。
村里的人都知道我在外面开公司发财了,见面都很客气。有些人甚至主动提起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我公司工作。
我没有摆架子,也没有显摆,就像以前一样和大家聊天。
但我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
不是因为我有钱了,而是因为我找回了自信和尊严。
那个曾经教我技术的老师傅虽然已经过世了,但我在他的墓前放了一束花,轻声说:「师傅,您说得对,这门手艺真的派上大用场了。」
回城的路上,我接到了王建华的电话。
「国强,今年的老乡聚会你来组织吧,」他说,「大家都觉得你比我更合适。」
我笑着说:「建华哥,咱们轮流来吧。今年你组织,明年我来。」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这个提议意味着什么。在老乡们的心目中,我已经从一个被排斥的失败者,变成了一个值得尊重的成功者。
但更重要的是,我已经不再需要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了。
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成功不是让别人高看你,而是让自己看得起自己。
手机里又响起了微信的提示音。我看了一眼,是「老家人在外地」群里有人发消息。
这次,没有人被排除在外。
因为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谁都可能有低谷的时候,但只要不放弃,就总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我收起手机,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
新的一年开始了,「绿源农品」还有更多的目标要实现。
但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这三年来的经历。
因为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成为了今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