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告诉我,有家企业一年净赚400多亿元,连续15年赚钱不说,还在分红,市值2000亿,股价还能跌得像“塌房”一样,你是不是跟我一样会怀疑听错了?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情况,我差点怀疑是不是把股市当成了杂技现场,看着数据明明很亮眼,却挡不住股价像下坡的自行车刹不住闸。你说,上哪儿说理去?这种情景,真是投身A股多年才有幸“活久见”。
先来一起尝尝这道“神奇的考题”,这家公司2024年净利润417亿,上半年就拿下246.2亿,连续15年都能保持盈利都不在话下,就去年小小滑了一脚才下降个8.96%。别以为这就完了。它的市盈率只有4.89,股息率5.46%,市场价已经跌到只有净资产的58%左右。说实话,这些数据摆出来,就像菜市场里标着白菜价的优质有机蔬菜,怎么看都该是资金蜂拥而至的样板工程。可惜,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资金不但没追,反而像对待“踩了水的电线”一样,唯恐避之不及。
问题到底出在哪?有人会说,是不是行业被淘汰了,可偏偏它还盘踞着龙头的位置,去年板块其他股票也没落这般下场,大多数回调半个月,结果这位主角整整跌了两个月,期间连个像样的反弹都没有。你有没有见过连小散都能吓得瑟瑟发抖的大盘蓝筹,真不是夸张。
仔细扒拉了一遍,觉得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涨得太多、太慢。三年前股价2.17元,现在虽则3块多,可三年累积起来其实翻了倍。就是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慢牛,本来让人以为很安全,没想反手一巴掌。涨了这么久,感觉就像气球被慢慢吹大,没预警地就“噗”地一下瘪了。整个板块也很别扭,传统行业估值本就低,人家喜欢追风口啊,科技、新能源这些遍地开花。资本就跟小学生吃糖一样,说变心就变心,抽调资金速度简直比抢座还快。你不管业绩多靓丽,碰到人走茶凉的板块逻辑,你就是块金砖,也架不住掉队。
再想深一点,那些我们平时津津乐道的“价值投资”,是不是也有盲点?先来数数有多少人玄乎股息率。手握着5.46%高股息开心地跟亲友炫耀,结果一年直接吃掉22%的股价亏损。你说这算啥,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真实写照好不容易拿四年股息,全被股价下滑抹平了。还有一种更坑的,那就是跌破净资产就自以为捡了大便宜。市净率0.42,听起来简直“血赚”,但你得问问净资产水分有多大。很多传统企业资产账面上明晃晃,实际上设备早成破铜烂铁,应收账款还没人理会,等你慢慢醒悟,才发现所谓的“便宜”只是数字迷雾。
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趋势性下跌。一旦公司进入那种“阴跌通道”,每天股价都像小学生摸鱼写作业似的,一步慢、步步慢。主力资金抽得干干净净,走势图上一串阴线,真有点绝情。你要想抄底捡便宜,说不定等来的只是越补越套,越套越深。股市里有句老话,“越跌越安全”其实是自我安慰,真等到它一泻千里,你一把鼻涕一把泪都没地儿诉。
老股民给过的血泪教训,那真得拿小本记下。传统高股息的企业,表面上像兜里揣着金饭碗,其实动不动就可能被资金抛弃。去年某水泥龙头,还敢喊6%的股息率,结果股价半年砍一半。还有那些板块涨多了的,比如前两年新能源,今年的AI妖股,涨得欢腾,回调起来下手也绝不手软。业绩再好,连板块整体调整都挡不住。阴跌不止的股票最要命,你别盯着便宜二字发呆,无论你多会捡漏,只要没人买,等于自娱自乐。
讲到想留给大家的是3个“逃命信号”。第一个信号,股价跌破60日均线,且均线排列全是空头,不用犹豫,立马警觉起来;第二个,看成交量,持续黄灯,如果每天都没有动静,成交额都赶不上流通市值的1%,那跟安静的池塘一样,没水花千万别下水;主力一连10天都在减仓,尤其大资金成吨往外跑,你还迷信“价值回归”,真别怪市场绝情。
股市里没有永远的英雄,只有不断变化的游戏规则。今年行情给我们再上了一课,业绩好未必股价高,看准时机和趋势才是真本事。假如你还对跌跌不休的“白菜股”心动,不妨扪心自问这是真正的便宜,还是一厢情愿的执念?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风雨里学会擦亮眼睛,别让四年的红利泡了市场这摊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