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最后一天,整个俄罗斯都沉浸在迎接千禧年的迷茫与不安中。国家像一艘破旧的巨轮,在世纪之交的风暴中无助地飘摇。也就在这一天,掌控这艘巨轮十年的船长叶利钦,突然对着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他面容憔悴,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他提前辞职。
紧接着,一个身材不高、眼神锐利如鹰的男人走到了镜头前。他叫弗拉基米尔·普京,一个刚刚当了几个月总理的前克格勃特工,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几乎无人知晓的“无名之辈”。
那一刻,在莫斯科的奢华别墅里,掌控着国家一半以上经济命脉的金融寡头们,一边举着香槟,一边轻蔑地笑着。在他们眼里,这个叶利钦家族选定的“继承人”,不过是一个用来稳定局势、确保他们继续掠夺国家财富的傀儡。其中一位寡头甚至在私人聚会上断言:「给他一年时间,他要么变成我们的人,要么就从克里姆林宫滚蛋。」
而在遥远的南方,车臣的深山里,刚刚在第一次战争中羞辱了俄军的匪徒们,更是将这个新面孔视为一个天大的笑话。他们磨亮了屠刀,准备用新一轮的恐怖袭击,给这位“代总统”一个永世难忘的下马威。
全世界都在观望,这个从克格勃阴影中走出的男人,将如何驾驭这艘即将沉没的巨轮。他们都以为自己看透了剧本。
然而,他们都错了。
几个月后,当震耳欲聋的炮火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夷为平地时;当曾经不可一世的传媒大亨被逼签下“流亡协议”,仓皇逃离祖国时;当普京面对着俄罗斯最富有的二十几个人,从牙缝里挤出那句冰冷到极点的话语时,他们才惊恐地意识到——他们不是迎来了一个傀儡,而是释放了一头来自西伯利亚冰原的猛兽。
但故事的高潮远未到来。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寡头,不信邪,他决定用自己富可敌国的金钱,与这头猛兽正面硬撼,他要买下整个杜马,甚至觊觎那把总统的椅子。一场关乎俄罗斯国运的终极对决,就此拉开序幕……
01
要理解普京的“硬”,就必须先感受他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烂到骨子里的摊子。
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巨大的、流血不止的伤口。苏联解体带来的不是天堂,而是地狱。叶利钦推行的“休克疗法”,让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瞬间崩溃。一夜之间,曾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变成了连教师和医生的工资都发不出的“乞丐”。
通货膨胀率高达2500%,卢布几乎变成了废纸。大街上,你能看到大学教授在摆地摊,出卖自己家里的藏书;退役的功勋军官,在为黑手党看场子;无数工厂倒闭,数千万工人失业,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变卖家里的任何东西。
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时代。男人的平均寿命从65岁骤降到58岁,酗酒、毒品、自杀,像瘟疫一样蔓延。而在这种绝望的土壤之上,盛开出了两朵邪恶之花:金融寡头与恐怖主义。
以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为首的七大寡头,利用私有化浪潮,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鲸吞了苏联时期最优质的国家资产——石油、天然气、电视台、航空公司……他们用极短的时间,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然后反过来用这些钱,操控媒体、收买议员、安插官员,成了克里姆林宫背后真正的“影子沙皇”。
他们把国家当成自己的私人公司,疯狂地将财富转移到海外。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90年代,从俄罗斯流失到海外的资金,就高达数千亿美元。普通民众在饥寒交迫中挣扎,而寡头们则在法国的蔚蓝海岸购买城堡,在伦敦的拍卖会上挥金如土。
国家的尊严,被他们踩在脚下。
与此同时,在国家的南疆,车臣的分裂势力,则成了另一颗毒瘤。第一次车臣战争的耻辱性失败,让俄军颜面扫地,也让恐怖分子们的气焰嚣张到了极点。他们把车臣变成了“独立王国”,一个充斥着绑架、暗杀和奴隶贸易的法外之地。
他们不满足于在车臣割据,更是将黑手伸向了俄罗斯腹地。1999年8月到9月,莫斯科等地连续发生多起公寓楼爆炸案,造成三百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俄罗斯人甚至不敢在自己的家里睡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和你的家人就会在睡梦中被炸得粉身碎骨。
国家,已经到了解体的边缘。军队士气低落,情报系统千疮百孔,政府被寡头架空,人民在恐惧和绝望中看不到任何未来。
这就是1999年12月31日,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的俄罗斯。一个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恶瘤丛生的烂摊子。
当普京发表就职演说时,他的表情没有一丝笑容,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坚定。他没有说什么华丽的辞藻,只说了一句后来被反复提起的话: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当时,没几个人把这句话当真。他们觉得,这不过是又一个政客的空头支票。
02
普京的反击,是从车臣开始的。他很清楚,一个国家如果连自己的人民都保护不了,那任何经济改革和政治抱负都是空谈。
面对猖獗的恐怖分子,普京的选择只有一个字:打。
上台伊始,他就以代总统的身份飞往前线,亲自为阵亡的士兵颁发勋章。在那个天寒地冻的战地帐篷里,他举起酒杯,对士兵们说的话,不像一个总统,更像一个复仇者:
「弟兄们,我们不会再有第二次失败了。我们将追击恐怖分子,无论他们在哪。在机场抓到,就在机场击毙;在厕所抓到,就把他淹死在马桶里!所有问题,到此为止!」
这段话,粗俗、直接,却像一针强心剂,瞬间点燃了整个俄罗斯军队压抑已久的怒火和血性。
第二次车臣战争,以一种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残酷方式展开了。俄军一改第一次战争中的犹豫和迟缓,直接动用了空军、重炮和温压弹等毁灭性武器。对于被恐怖分子占据的城市和据点,只有一个战术:先炸平,再占领。
首府格罗兹尼,这座曾经美丽的城市,在持续数周的无差别轰炸中,变成了一片瓦砾。联合国官员视察后,称其为“地球上被毁坏最严重的城市”。
西方世界一片哗然,指责普京搞“焦土政策”,不顾平民死活。无数“人权组织”发来抗议信,要求他立刻停止军事行动。
普京的回应是什么?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法国记者尖锐地提问:“您这样狂轰滥炸,难道不怕伤害无辜的平民吗?您这是在搞屠杀!”
普京盯着他,眼神冰冷,一字一句地反问:
「如果你是一个男人,一个真正的男人,你会怎么做?你会去改变你的宗教信仰,然后去做个变性手术,让别人来保护你的安全吗?我无法想象。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都会选择战斗。」
他接着说:「那些拿着武器的,就是匪徒。我们为什么要跟屠杀儿童的凶手谈判?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而我的任务,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
全场死寂。
这就是普京的逻辑,一种克格勃式的实用主义逻辑:当文明的手段无法解决问题时,就必须使用不文明的手段。
这场战争打了将近十年。从大规模的正面作战,到后期的“斩首行动”,俄军特种部队深入车臣的山林,一个一个地清除匪首。巴萨耶夫、哈塔卜、马斯哈多夫……这些曾经让俄罗斯闻风丧胆的名字,最终都变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
代价是惨重的。俄军伤亡数万人,平民的伤亡更是难以估量。但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车臣的分裂势力被彻底打垮,来自南方的恐怖威胁,被强行压了下去。俄罗斯人虽然依旧贫穷,但至少,他们晚上可以安心地在自己的床上睡觉了。
普京用铁和血,为自己赢得了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政治资本:民心。他向所有俄罗斯人证明了,这个新总统,能保护他们。
03
解决了外患,普京将他那冰冷的目光,转向了国内。他知道,那些富可敌国的金融寡头,才是国家真正的心腹大患。
这些人在90年代,已经习惯了当“太上皇”。他们不仅控制经济,还通过自己旗下的电视台,肆无忌惮地攻击政府,甚至能决定一个部长的去留。在他们看来,普京不过是他们与叶利钦家族交易的产物,一个可以随时替换的棋子。
其中,别列佐夫斯基(Berezovsky)和古辛斯基(Gusinsky)是最嚣张的两个。
别列佐夫斯基,人称“克里姆林宫的教父”,他拥有俄罗斯公共电视台(ORT),这是全国覆盖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台。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政治的操控,曾狂妄地说:“只要我愿意,我能让一只猴子当上总统。”
古辛斯基,则拥有独立电视台(NTV),这个电视台以“新闻自由”为名,实际上是寡头攻击政敌的最锋利的武器。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NTV的报道完全站在匪徒一边,抹黑俄军,甚至泄露俄军的军事部署,严重动摇了军心和民心。
普京上台后,没有立刻动手。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在对付一群饿狼时,必须先展示一下自己的獠牙。
2000年7月,普京召集了俄罗斯最重要的21位寡头,到克里姆林宫开会。
那天的气氛,诡异到了极点。这些习惯了在幕后指点江山的大亨们,第一次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普京坐在主位上,没有寒暄,没有客套,开门见山地说了一段话。
这段话,后来被载入史册:
「我把大家请来,是想明确一件事。你们中的很多人,在私有化过程中,攫取了巨大的财富。关于这些财富的来源是否干净,我们可以不追究。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听到这里,很多寡头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微笑。他们觉得,这个新总统,还是要向金钱低头。
然而,普京身体微微前倾,那双克格勃特工独有的、深不见底的眼睛锁定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一段后来被载入史册,并彻底改写了俄罗斯命运的话……
「但是,」他加重了语气,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从今天起,游戏规则要改了。你们可以继续当你们的富豪,继续经营你们的企业,但有两条红线,谁也不能碰。」
他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依法纳税,一分钱也不能少。第二,不许干预政治。你们的钱,不能再用来收买官员、议员,更不能用来操控媒体,影响国家决策。」
最后,他用一句近乎命令的口吻总结道:
「总而言之,政治和商业,必须分开。谁要是还想和过去一样,一边赚钱,一边当‘影子政府’,那等待他的,就只有监狱。」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寡头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普京那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眼神里,读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这不是商量,这是最后通牒。
这场会议,就是普京划下的“楚河汉界”。要么,你安分守己地当一个商人;要么,你被当成国家的敌人,被彻底清算。
没有第三条路。
04
“鸿门宴”之后,大部分寡头选择了观望。但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这两个最狂妄的传媒大亨,却觉得普京是在虚张声势。他们掌控着舆论,他们不相信这个“克格勃小个子”敢动他们。
他们决定反击。
2000年8月,“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118名官兵全部遇难。这是一场巨大的国家悲剧,也是普京上任后面临的第一次重大执政危机。
别列佐夫斯基的ORT和古辛斯基的NTV,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旗下的电视台,开足了马力,24小时滚动播出各种负面新闻。他们采访悲痛欲绝的家属,指责政府救援不力,将普京描绘成一个冷血、无能的领导人。一时间,群情激愤,普京的支持率急速下跌。
这是寡头们最擅长的游戏:利用媒体,煽动民意,逼迫总统下台。过去,叶利钦就曾多次在他们的舆论攻势下屈服。
他们以为,普京也会一样。
但他们再次低估了这个克格勃出身的总统。普京没有在电视上与他们争辩,而是直接动用了国家机器。
首先倒霉的是古辛斯基。检察院以“侵吞国有资产”的罪名,将他逮捕。虽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他很快被释放,但普京的目的已经达到——向所有人宣告,寡头不是不可触碰的。
紧接着,税务警察和联邦安全局(FSB)的探员,查封了古辛斯基的公司,冻结了他的银行账户。他的商业帝国,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不堪一击。最终,古辛斯基被迫签署协议,将NTV的股份“转让”给了一家国有控股的能源公司,然后换取了一张飞往西班牙的单程机票。他被允许离开,但条件是,永不回国。
解决了古辛斯基,普京的矛头,指向了更强大的别列佐夫斯基。
对付别列佐夫斯基,普京用的是同样的剧本。检察院开始调查他名下公司的一系列经济犯罪案件。别列佐夫斯基嗅到了危险,他立刻飞往伦敦,遥控指挥旗下的媒体继续攻击普京。
他以为,躲在国外就安全了。但他忘了,他最大的武器——ORT电视台,还在俄罗斯境内。
普京直接召见了ORT的台长,明确告诉他,电视台必须“国家化”。要么交出控制权,要么和古辛斯基一样,接受全面的司法调查。在巨大的压力下,别列佐夫斯基安插在电视台的管理层,土崩瓦解。
最终,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克宫教父”,被迫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彻底失去了对ORT的控制。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两大电视台,一夜之间,全部易主,回归国家掌控。
别列佐夫斯基成了“政治难民”,只能在伦敦的豪宅里,通过媒体咒骂普京,最终在郁郁不得志中了却残生。
普京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干净利落地解决了两个最强大的传媒寡头。他向所有剩下的寡头,展示了血淋淋的现实:笔杆子,永远斗不过枪杆子。
从此,俄罗斯的电视屏幕上,再也听不到公开反对克里姆林宫的声音了。
05
当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相继倒台后,剩下的寡头们,都学乖了。他们纷纷表态,愿意遵守“游戏规则”,安安分分地做生意,不再干预政治。
俄罗斯似乎迎来了一种新的平衡:普京掌控政治,寡头们继续赚钱。
但有一个人,不这么想。他就是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Khodorkovsky)。
在21世纪初,霍多尔科夫斯基是俄罗斯当之无愧的首富。他掌控的尤科斯(Yukos)石油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企业,其产量甚至超过了一些欧佩克国家。他的个人财富,据估计超过150亿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百亿富豪之一。
与别列佐夫斯基不同,霍多尔科夫斯基更年轻、更有野心,也更受西方世界的欢迎。他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开明的、亲西方的企业家”,他赞助慈善、投资教育,甚至公开批评政府的腐败。
他认为,普京之所以能扳倒别列佐夫斯基,是因为别氏的根基不稳,而且名声太臭。而他自己,手握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命脉——石油,并且有着良好的国际声誉。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和普京掰一掰手腕。
他开始了一场危险的豪赌。
首先,他公开挑战普京的权威。在一次有电视直播的政府会议上,他当着普京和所有内阁成员的面,拿出一份报告,直指另一家国有石油公司的腐败问题,言下之意,是普京的政府也不干净。
这在当时的俄罗斯,是不可想象的。这无异于当众打了总统一记耳光。
电视镜头捕捉到了普京的反应。他静静地听完,然后拿起话筒,面无表情地反问霍多尔科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先生,您能告诉我们,您的尤科斯公司,在纳税方面,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呢?」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警告。
但霍多尔科夫斯基没有收手。他开始更大规模地布局。他投入数亿美元,资助了几乎所有反对派的政党,从自由派到共产党。他的目标很明确:在下一次杜马选举中,扶持一个由自己控制的议会,然后通过议会,修改宪法,将俄罗斯从总统制国家,变成议会制国家。
那样一来,总统就将被架空,而他,作为议会背后真正的控制者,将成为俄罗斯的最高统治者。
这已经不是干预政治了,这是企图颠覆国家政权。
他还做了一件彻底触碰普京底线的事情:他开始与美国的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谈判,准备出售尤科斯公司的大量股份。
这意味着,俄罗斯最重要、最赚钱的战略资产,将要被卖给美国人。在一个视国家主权为生命的克格勃特工眼里,这是最严重的叛国行为。
普京的忍耐,到达了极限。一场针对俄罗斯首富的雷霆行动,悄然展开。
06
2003年10月25日,清晨。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私人飞机,在新西伯利亚机场降落加油。他刚刚结束了一次商业视察,正准备返回莫斯科。
就在飞机加油的间隙,一群身穿黑色制服、头戴面罩的武装人员,闪电般地冲进了机舱。他们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的阿尔法特种部队。
「不许动!FSB!」
霍多尔科夫斯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几名壮汉死死按在了座位上。冰冷的手铐,铐住了这位俄罗斯首富的双手。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没有反抗,没有挣扎。
几个小时后,全俄罗斯,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那张著名的照片:曾经意气风发的首富,穿着一件普通的夹克,被两名特工押解着,走下飞机的舷梯。他的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他赌输了。
普京用最直接、最强硬的方式,向所有人宣告了这场对决的结局。
接下来,就是一场被称为“世纪审判”的司法清算。霍多尔科夫斯基和他的商业伙伴,被指控犯有欺诈、逃税、伪造文件等多项罪名。
西方媒体一片哗然,他们将这次逮捕称为“政治迫害”,是普京独裁的铁证。美国政府和欧洲多国领导人,纷纷向克里姆林宫施压,要求释放霍多尔科夫斯基。
但普京不为所动。他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回应了西方的指责:
「这个人,和他的团伙,手上沾满了鲜血。你们在谈论他逃了多少税,而我在谈论他杀了多少人。他的公司,在私有化过程中,为了清除竞争对手,制造了多起暗杀事件。现在,我们只是在用法律,来清算这一切。」
审判持续了很久。最终,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判处9年监禁(后又被加刑),被送往西伯利亚的劳改营服刑。他那庞大的尤科斯石油帝国,也因为偷税漏税,被处以天价罚款,最终被分拆拍卖。其最优质的资产,被一家新成立的国有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所收购。
国家的石油,又回到了国家手中。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入狱,是普京时代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彻底终结了俄罗斯的“寡头政治”时代。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商人,敢于公开挑战克里姆林宫的权威。普京用一场豪赌的胜利,建立起了他牢不可破的、绝对的权力。
要么清算,要么滚。
那些选择了“滚”的,像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流亡海外。
那些企图反抗的,像霍多尔科夫斯基,被送进了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
而那些选择顺从的,则继续拥有他们的财富,但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他们只是商人,而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这个国家,只有一个主人。
回看普京上台后的第一个十年,那是一段用铁腕和强权,强行将一个失控国家拉回正轨的十年。
他对内,用雷霆手段打掉了寡头的嚣张气焰,重新收拢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政治权力,建立起一种被称为“可控式民主”的垂直权力体系。
他对外,用血腥的战争剿灭了车臣的分裂势力,遏制了恐怖主义的蔓延,重新找回了俄罗斯作为大国的尊严。
这种“硬”,毫无疑问是有效的。它让俄罗斯走出了90年代的混乱和屈辱,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对于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十年动荡的普通俄罗斯民众来说,普京带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秩序和安全感。
但这种“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它牺牲了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压制了反对的声音,也让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关系,走上了一条充满对抗和猜忌的道路。
评价普京,永远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他是一个拯救了国家的英雄,还是一个扼杀了民主的独裁者?或许,两者都是。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世纪之交的那个关键节点,当俄罗斯这艘巨轮即将在历史的风暴中沉没时,是这个来自克格勃的男人,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强硬姿态,抓住了舵盘,改变了航向。
他用十年时间,兑现了他承诺的前半部分——让一个分崩离析的国家,重新站了起来。而这之后的故事,则又是另一段更加波澜壮阔的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