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长征之后:一支红军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直打到1947年

长征之后:一支红军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直打到1947年

发布日期:2025-08-11 02:01    点击次数:192
长征之后:一支红军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直打到1947年 长征,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在这场伟大的成功背后,有太多人为之努力,太多人为之牺牲,太多的革命先烈没有看到新中国胜利的曙光。 在这群人之中,有一支游击队,他们没有接到周总理的撤退令,他们在大山之中战斗到了1947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四渡赤水,战略转进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逐渐地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是蒋介石反动派不顾人民的呼声,提出了一个口号,即攘外必先安内。 此时蒋介石领导的国军已...

长征之后:一支红军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直打到1947年

长征,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在这场伟大的成功背后,有太多人为之努力,太多人为之牺牲,太多的革命先烈没有看到新中国胜利的曙光。

在这群人之中,有一支游击队,他们没有接到周总理的撤退令,他们在大山之中战斗到了1947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四渡赤水,战略转进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逐渐地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是蒋介石反动派不顾人民的呼声,提出了一个口号,即攘外必先安内。

此时蒋介石领导的国军已经对中央苏区进行了四次围剿,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中央苏区也在一次又一次反围剿成功中顺利地扩大了规模,中央苏区的内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眼前的一切,让蒋介石有些坐不住了,他迫切地需要打击中国共产党以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反动统治。

于是,1933年的9月,蒋介石调集了一百万人,兵分三路进攻中央苏区,要全面地将工农红军包围并消灭。

在当时的中央苏区也出现了一些变动,党中央的内部在这个时候被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占据,之前领导了四次反围剿的毛主席被边缘化。

博古认为现在已经到了阶级大决战的时候了,于是放弃了之前使用的运动战与游击战术,转而使用阵地战。

博古

工农红军虽然在四次反围剿中得到了发展,但是面对蒋介石的百万大军,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工农红军不仅人数上少于国军,在武器装备上更是明显弱于国民党军队,结果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中央苏区遭受到了重大损失。

原本在四次反围剿中扩张起来的革命根据地,也因为这次方针上的错误急剧萎缩,现在摆在工农红军面前的只有一条路——突围。

于是在一年以后,党中央正式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工农红军开始战略转移。

1934年,长征开始了,四支红军部队开始向陕甘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被李德博古拿走的军事领导权在这个时候逐渐的回到了毛主席的手上。

但是此时,工农红军的处境还是十分危险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已经导致工农红军规模上急剧缩水。

国军对工农红军穷追不舍,在必经之路上围追堵截,只要工农红军有一点失误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局面之中。

长征初期,工农红军一度出现了重大失误,博古的逃跑主义使得中央红军损失了五万多人。

同时军事顾问李德在这个时候做出了极其严重的战争误判,让本就不富裕的中央红军雪上加霜。

这时,毛主席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更改原先的计划,不再向湘西的方向进军,转而向敌人防守薄弱的贵州方向进军。

在中央军委的一致认同下,红军部队突破了乌江,顺利地占领了遵义城,在遵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具转折性的一次会议,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中,党中央确定了毛主席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让中共中央重新走上人民战争的正轨。

蒋介石得知红军占据了遵义之后,立即组织军队向遵义地区增兵,继续追赶工农红军,阻止长征顺利进行。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毛主席随即命令红军部队从遵义地区北上,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处的赤水河流域展开一场激烈的运动战,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四渡赤水。

虽然敌强我弱,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实力差距,但是毛主席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四次渡过赤水河,将被动变成了主动,创造了顺利转进陕北的机会,挫败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

在四渡赤水成功的背后,有一支部队临危受命负重前行,他们就是红军川南游击纵队!

浴血川南,负重前行

1935年2月,正值而渡赤水的关键时机,工农红军停留在云南省的扎西地区休整。

此时的党中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川南特委,周总理计划组建一支游击队对国民党军队进行骚扰,混淆视听进行战略欺骗,通过佯攻等手段让敌人搞不清中央红军的行进方向。

周总理

随后,中央红军各部队抽调出了400余干部与战士,组建了川南游击纵队,之后又逐渐地组建了三支游击队,这些游击队便离开了大部队,停留在赤水河区域进行游击作战。

对于党中央布置下来的艰巨任务,川南游击队倒是很出色地完成了。

不久,国军高层就发现有一支红军主力部队在往西打,实际上中央红军在往东方突围,这就让前来围剿的国军摸不着头脑,可以说川南游击队是达成了党中央想要实现的战略意图。

国民党的军队并不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国军本身就是由蒋介石的直系和各地军阀组成的。川南游击队的主要敌人也就是盘踞在四川地区的川军。

川军对于围剿红军这件事并不是十分的上心,就算蒋介石一次又一次地催促川军高层围剿红军,川军也不愿意动弹。

毕竟对军阀来说军队是他们的政治生命,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的恩怨和川军又有什么关系,围剿红军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川军并不愿意去做。

所以从始至终川军都没有离开四川地区,但是川军在川蜀地区里一直坚持着严防死守,每次川南游击队袭击川军的时候,只要逃到四川之外,川军就不会继续追击。

于是川南游击纵队就在三省交界地区开展起了群众工作,积攒力量,反复地侵扰川军的地盘,攻击川军盘踞的县城。对于川南游击队的行为,川军是非常苦恼的。

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当年写的标语

游击队是十分灵活的,深得运动战的精髓,每次突然袭击完川军的据点,就快速地退出川军的地界,当川军的围剿部队赶到之后,川南游击队早就跑路了。

川军次次落空,每次都调配大量的军队进行围剿,就导致了围剿中央红军主要部队的前线极其空虚。

当国军彻底摸清向东边行进的红军部队才是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时,中央红军早就四渡赤水成功,快速地向陕北挺进,逃出了威胁。

蒋介石派过去的人多次催促川军高层,派遣川军主力去追逐红军主力,将中央红军主力彻底消灭,但是川军继续按兵不动。

川军认为,如果自己倾巢出动先不说会遭遇到多少损失,首先就无法保证西边的川南游击队会不会趁虚而入对自己的大本营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这个时候国军还没有人知道川南游击队有多少人,并且川军高层对于蒋介石以及中央军并没有多么信任,川军忌惮中央军也趁虚而入,先把自己收编。

双方各怀鬼胎,催促也不予以理睬,甚至还险些出现内讧。

川南游击队也收编了其他的几支红军游击队,这支游击纵队的规模很快地就扩大了起来,在三省交界处的群众工作也做得风生水起、欣欣向荣。

但是,川南游击纵队的好日子到了这时也算到了头,红军主力部队已经顺利地突围,而他们还在包围圈里面,这就意味着国军现在可以专心的对付他们了。

坚决抵抗,战斗到底

1935年3月的时候,川南游击队受到了重挫,在大石盘山游击队受到了敌人的包围,损失惨重。

这就让川南游击队内部的一些投机主义者坐不住了,他就是川南游击队的司令员王逸涛 。

王逸涛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过,参加红军之后又一度脱离组织,在国民党搜查抓捕他的时候,他看局势不好,便重新回到了红军队伍里面。

当时的红军正值动荡,并且红军极其缺乏有军事经验指战员,于是党组织内部也没有对他进行过多的审查,继续任用他。

在周总理提议组建川南游击队的时候,王逸涛就凭着自己的军事才能成为了整个川南游击纵队的司令员。

在经历了失败之后,王逸涛这个投机分子便开始惊慌失措起来,他对川南游击队并不抱有什么希望,于是王逸涛在五月叛逃到了蒋介石那边。

司令员的叛变对川南游击队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王逸涛掌握着川南游击队的大量情报,知道川南游击队的驻地,于是国军就让王逸涛指路,使得川南游击队遭受到极大的损失。

游击队不能群龙无首,革命工作还需要继续,在这个危急的时候,游击队政委徐策承担起了游击队的领导工作,重新整顿幸存下来的游击队战士。

好景不长,在一次突袭中,徐策政委意外阵亡,游击队的领导工作也就到了川南特委书记余泽鸿的身上。

此时游击队的形势已经十分糟糕了,队伍需要重新整治,不然很快就会被国民党的追兵消灭,并且国军也认为川南游击队很快就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但是,川南游击队这只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队伍,川南游击队不会就此被彻底地打倒。

新一代游击队领导班子,重新整顿队伍,着力攻击国民党军队防守的薄弱处,一段时间之后,川南游击队居然规模得到了恢复,甚至进行了扩编。

游击队深植人民群众之中,发动群众参与游击队。

当时的农民生活是极其悲惨的,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到严重的剥削,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与其浑浑噩噩地等死,不如放手一搏加入游击队。

于是,得民心的游击队在每一次遭受损失之后,都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再次崛起,此消彼长之间就让国军感到十分的头疼。

在后来,国军又对川南游击队进行了包围,游击队突围的过程中,指战员与新一任政委全部阵亡,最终只有二十人逃出了包围圈。

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川南游击队也没有放弃,哪怕只有一个人,游击队也会像雨后春笋一样从各个村庄之中“生长”出来。

继续不屈不挠的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川南游击队的番号也就一直飘荡在川蜀大地的上空。

周总理曾经答应川南游击队,当主力部队顺利转移之后就下令让川南游击纵队撤退,前往陕北与大部队会合。

但是川南游击队的每一位干部与战士都清楚,川南游击队是不可能撤退的。游击队的活动范围在深山之中,并且驻地不断更换,党中央的撤退令游击队无法收到。

并且,先不说在重重包围之中,川南游击队能否突围之后顺利撤退到陕北,中央红军首先就没有精力指挥川南游击队。

于是这支部队艰难地战斗到了1947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只是,游击队的领导们很多都无法看到新社会的曙光。

川南游击队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是悲情的,川南游击队越挫越勇,一直抗争到了1947年。

游击队能够一次次在毁灭中重生,生动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为什么会在抗日战争中越战越强.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完成反动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一个又一个的川南游击队,是人民的子弟兵。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革命先辈用自己的血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当代中国人也不应辜负他们的牺牲,努力拼搏,将祖国建设成繁荣美丽的国家。

很多川南游击队的烈士,我们至今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正如无名烈士纪念碑上的那句流传极广的名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垂不朽”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上一篇:冰雪长津湖的奇迹:志愿军战史绝无仅有,两个“四连”并肩获“新兴里战斗模范连”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