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何应钦就像一枚弹跳球,起起伏伏,始终没能站稳脚跟。你可能想不到,解放战争末期,毛主席曾收到一封署名“何敬之”的投降信,结果一查,是何应钦亲笔。这封信没能改变大势,却成为何应钦命运的转折点。:一个曾经的革命英雄,怎么最后会被贴上“历史罪人”的标签?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多少起落?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位争议人物的命运沉浮。
说起何应钦,大家第一反应是:这是个争议大户。有人觉得他是老革命,起过大作用;有人却说他是国民党大佬,搞坏了共和国的大事。如果把何应钦放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对阵的赛场上,他就像一根滑溜的鱼,有时在国民党阵营耀武扬威,有时又试图向共产党递橄榄枝。尤其是当年解放军兵临南京,何应钦突然递上一纸“投降信”,瞬间让所有人都傻了眼。可惜这段操作没能让他翻盘。那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他的政治算盘究竟是聪明还是糊涂?
说到这里,就要把“何应钦是谁”再理清楚点。他是贵州小地主家的娃,祖上何景鸾在清末还压过农民起义,家里根本不差钱。小时候读私塾,后来赶上科举废了,混了几年小学和陆军小学。再之后,赶上时代的浪潮,直接把他拍到日本留学席上,学的就是现代军事。比起同龄人,他大半生都踩在风口浪尖。
有意思的是,辛亥革命刚起,他拎包回国,直接投身推翻清王朝,没什么犹豫。后来又在沪军、贵州军阀混资历,在当地扎下根。巧的是,他还和王文华家联姻,把人脉网给织结实了。这一套操作下来,他不仅是革命有功,也是地方政坛能人。老百姓怎么看?一方面觉得他有本事,一方面又吐槽:咋有点两头下注的意思?
不过时势多变,何应钦也不是一路躺赢。国民党内部斗争就像下象棋,每多一步都有杀招。何应钦和蒋介石的关系就很微妙。一开始,俩人革命同路,合作无间。到了“四·一二”政变,总该站队了吧?何应钦却来个“拖泥带水”,对剿桂系、打白崇禧完全不上心。为什么?一面是老革命“哥们儿”情,一面却怕把自己葬送。国民党大会上,蒋介石想搞个支持电文,何应钦干脆“不配合”。结果很快,蒋介石小算盘打得响,何应钦的权力被一点点削弱。
别看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国民党内部暗流涌动,抢夺权力你争我斗。何应钦一度试图在西安事变中趁机上位,但党内的主和派死磕到底,成了一场空。他自问没输在拼劲上,却输在党内山头林立。有人说他太精明,也有人骂他怕死求稳。
风云诡谲,总有出人意料的转折。抗战结束后,何应钦做了陆军总司令,但权力已经不是原来那一盘菜。1949年临近解放时,他给毛主席递了投降信,这一手够出人意料。可共产党不是傻子,毛主席和周总理看得明明白白——你过去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下过黑手,镇压土地革命,皖南事变还牵着新四军大难,能轻易原谅?这下何应钦彻彻底底成了“历史罪人”。
风头一转,他流亡香港,再漂去台湾。政治舞台对他关门了,只剩下民间活动和老年生活。不管他怎么折腾,都逃不开那个“罪人标签”。
事情表面得了暂时收场,实际上危机更大。何应钦虽然避居台湾,表面和国民党高层“相安无事”,但其实早就被边缘化。他想参与政治,无奈大佬们全警惕得紧。要论影响力,也就是历史老照片里露脸那种。更让人唏嘘的是,社会上谈起他,几乎一面倒骂个够——不仅是皖南事变,不少人还翻出老账,把他一辈子的乌龙都数了遍。和蒋介石昔日的交情,也被看成“相爱相杀”式的狗血恩怨。
历史评价上,谁也不敢拍着胸脯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统一意见只有一条:这人权谋深,结果却栽在自己亲手编织的大网里。想翻案,难上加难。
看完何应钦的一波三折,说句大白话——这人就像一只“变色龙”,哪边有机会就往哪边靠。有人夸他革命前辈,带过黄埔军校,有本事;但也别忘了他参与反革命政变,下场新四军惨案。这年头谁都知道两面下注能保一时平安,可最后还是被历史算账了。何应钦老去后想混个好名声,无奈历史没给机会。
有些人还硬要给他翻案,说他投降是为了避免更大牺牲,果真如此?如果每个历史罪人都能用“权宜之计”当借口,那咱中国近代史还有公道可言吗?真要替他歌功颂德,不如奖他一个“神操作奖”。想在权谋场活下来,要不够狠,要不够准,他俩都沾点,却没一个做对了。
何应钦这类人物到底该怎么评价?你觉得是他的时代让他变成“罪人”,还是他自己选错了路?有的人觉得,像他这样见风使舵,政治精明,是老百姓的最大“安全保险”;也有人说,这种人一边革命一边镇压,历史早该清算。:如果你是历史法官,你愿不愿意原谅何应钦的权宜之计,还是觉得无论如何,他都得背负“历史罪人”的帽子?你怎么看这些权力场上的“变色龙”,他们到底是时代的牺牲品,还是自己的选择惹的祸?欢迎大家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