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大舰巨炮返场:八十年前美军炮轰日本釜石

大舰巨炮返场:八十年前美军炮轰日本釜石

发布日期:2025-07-27 15:44    点击次数:101
1945年8月9日正午,日本釜石港外海,21艘英美战舰一字排开。 新西兰轻巡洋舰“冈比亚”号的舰长紧握话筒,向全舰队喊出指令:“目标,钢铁厂,开火! ” 刹那间,406毫米穿甲弹撕裂空气,砸向早已化为废墟的釜石市区。 新西兰水兵不知道,他们打出的这发152毫米炮弹,将成为太平洋战争中海军的“最后一炮”。 而13公里外的美军“衣阿华”号战列舰甲板上,架设的广播设备正把炮声实时传回美国本土,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实战直播”,竟是战列舰的绝唱。 7月14日:钢铁厂的“拆迁”首秀 正午12点10分,三艘南...

1945年8月9日正午,日本釜石港外海,21艘英美战舰一字排开。 新西兰轻巡洋舰“冈比亚”号的舰长紧握话筒,向全舰队喊出指令:“目标,钢铁厂,开火! ”

刹那间,406毫米穿甲弹撕裂空气,砸向早已化为废墟的釜石市区。 新西兰水兵不知道,他们打出的这发152毫米炮弹,将成为太平洋战争中海军的“最后一炮”。 而13公里外的美军“衣阿华”号战列舰甲板上,架设的广播设备正把炮声实时传回美国本土,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实战直播”,竟是战列舰的绝唱。

7月14日:钢铁厂的“拆迁”首秀

正午12点10分,三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印第安纳”“马萨诸塞”“南达科他”率14艘美军战舰逼近釜石。 目标很明确:日本最大钢铁厂。 这座4万人的小城贡献了全国15%的生铁,尽管焦煤短缺导致产能减半,美军仍决心“清零”。

战列舰主炮塔缓缓转动,炮口锁定22公里外的厂区。 “通场六次,自由开火! ”沙弗罗思少将的命令下,862公斤重的406毫米炮弹呼啸而出。水兵们光着膀子搬运炮弹,甲板温度飙到50℃。 炮膛每打20发就得浇水降温,蒸汽混着硝烟糊住炮手的脸。

两小时后,2565发炮弹(802枚406毫米、728枚203毫米、1035枚127毫米)把钢厂犁成麻子。 高炉被直接命中,扭曲的钢梁插进焦炭堆。 423名平民丧生,5名被强征的美国战俘也死于己方炮火。 烟雾太大,侦察机误判“效果不佳”,这为半月后的“返工”埋下伏笔。

7月15日:哈尔西的“雾中盲射”

24小时后,3艘更先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出现在北海道室兰。 密苏里号舰桥上,“蛮牛”哈尔西举着望远镜的手心全是汗。 室兰湾三面环山,日军若空袭,舰队就是活靶子。

晨雾弥漫,能见度不足千米。 威斯康星号的雷达官紧盯屏幕,突然大喊:“方位032,距离28公里,放! ”九门406毫米巨炮齐射,炮口风暴掀飞甲板上的水桶。 浓雾让校射飞机成了摆设,860发炮弹仅170发命中钢厂。 焦炉坍塌堵塞铁轨,焦炭停产两个半月。 2500间民房被冲击波震垮,玻璃渣像冰雹般砸进街道。

7月17日:雨夜里的“国际联演”

茨城县日立市迎来史上最豪华舰队:6艘战列舰(含英国英王乔治五世号)、11艘驱逐舰横列海上。 午夜23点,暴雨如注,英舰雷达突然失灵。 美军北卡罗来纳号用“罗兰”导航系统共享坐标,1238发406毫米炮弹破雨而出。

炮弹却偏离电机厂砸向居民区。 天亮时,B-29机群又来补刀。 三天后统计:市区79%成废墟,预定摧毁的9个工厂仅3个被毁。 日本幸存者回忆:“舰炮比轰炸更恐怖,没有空袭警报,炮声持续几小时,只能缩在地窖等死。 ”

7月29日:牛刀杀鸡的“补刀局”

当滨松市的雅马哈工厂(战时产飞机螺旋桨)出现在瞄准镜时,连水兵都嘀咕:“这地方不是被B-29炸过两轮了吗?”命令就是命令。 英王乔治五世号率先开火,265发356毫米炮弹却大半打偏。 美国巡洋舰的203毫米炮倒是精确命中铁道枢纽,66小时无法通车。

马萨诸塞号的后勤官看着甲板发愁:主炮弹药堆成小山,滨松值得打击的目标太少。 “装高爆弹! 打中啥算啥! ”810发406毫米炮弹倾泻而下,船厂仓库里未组装的钢琴木屑纷飞。

8月9日:鞭尸直播与最后一炮

长崎原子弹爆炸同一天,釜石迎回老“熟人”。 美英新三国舰队阵容翻倍:4艘重巡、新西兰轻巡加入。美军情报仍坚持“钢铁厂需返工”,甚至搬出单颗1吨重的406毫米穿甲弹。

这次炮击近乎表演。 衣阿华号变身广播站,麦克风对准主炮塔。 12点47分,全美收音机里传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直播员激动大喊:“这是胜利的怒吼! ”新西兰冈比亚号舰长却紧张地盯着表:14点45分整,他下令发射152毫米炮弹。 “停火! 日本投降前最后一炮属于新西兰! ”

钢铁厂残骸再被掀翻三米深,271名平民和27名盟军战俘丧生。 无人关注伤亡:舰队已转向搜寻新目标。 六天后,日本投降诏书广播响起,战列舰的炮闩永远锁闭。



上一篇:伊朗破圈进上合,能否真的改写中东格局?
下一篇:朝鲜核武之谜:技术验证视角下的真实性与争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