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内第三次。美军的B-1B超音速轰炸机,在委内瑞拉海岸线上来回晃悠。飞一段,转回来,再飞一段,轨迹被航班追踪平台拍得一清二楚。只看动作,完全就是在刷存在感。更夸张的是,再往前一周还有B-1B来过,前两周干脆连B-52这种老牌战略轰炸机都亮了一次相。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飞行训练。海上那边,“杰拉尔德·福特”号航空母舰早就开进了加勒比海,美国“格雷夫利”号驱逐舰直接停到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首都西班牙港。期间,还跟当地军队搞了联合演习。位置贴得够近,委内瑞拉政府能不紧张吗?
美国给出的理由是打击毒品走私,但动用核潜艇、F-35战斗机这种配置,怎么看都更像高强度军事行动的预热。再翻一下数据,法新社分析美方资料后发现,这套行动已经击沉了10艘船,造成43人死亡。只是,这和特朗普公开考虑在委内瑞拉搞军事或情报行动放在一起看,就很难信这是单纯的“禁毒”。
委内瑞拉的反应很直接。马杜罗政府否认所谓“马杜罗掌控贩毒集团”的说法,反过来指责美国编造谎言,意在干涉内政。他们也没忘拎出美国自己国内的毒品问题,指出这是明显的双重标准。
气氛被推高的另一个原因,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态度。这个邻国不光允许美军军舰停靠,还参与演习。委方很不客气地发了声明,说这是在中情局配合下搞军事挑衅,目的就是帮美国在加勒比地区挑事。
防备措施也跟着升级。委内瑞拉加密了边境防空监测,重新调整防空导弹部署,海岸警卫队巡逻次数也增加了。美军的飞机和军舰在外头转圈,他们在里面就不可能什么都不做。甚至还通过国内媒体把情况讲给民众,强调保卫主权的重要性,稳住内部支持。
这种对峙里,俄罗斯的登场很有戏剧感。在美军动作频繁的节点,莫斯科和加拉加斯正式签了战略伙伴协议。普京亲自签字,让协议生效。合作领域不仅有能源和采矿,还包括交通和安全。委内瑞拉长期依赖石油出口,但因为美国制裁,出口渠道被卡得很死。俄罗斯此前帮他们搞勘探和出口,现在再加上安全合作,等于直接向美军的威慑摊牌。
这一步对委内瑞拉是雪中送炭,至少让他们在心理上觉得自己不是孤军作战。有了俄罗斯的背书,美军要下一步再加码,必然会考虑到和莫斯科的关系。
拉美其他国家也被卷进来,态度不一。古巴、尼加拉瓜这些左翼政府站在委内瑞拉一边,谴责美国干涉。巴西、哥伦比亚则保持中立,呼吁用外交途径解决。联合国算是表态了,让各方克制,但没拿出实质性的调解方案。
在这样的局面下,美国不太可能马上收手。它在拉美的主导地位,本来就靠军事存在和政治施压来维系。禁毒只是个容易入口的说辞,真正目的是对马杜罗政府施加压力,最好能推动政权更替。
委内瑞拉不打算让步,俄罗斯的支持让它更有底气。加勒比海这一片,暂时看不到降温的迹象。大家都知道,用军事手段去解决政治问题,成本高,风险大,但现实是,在美国眼里,这片海域的战略分量,足够它冒这个风险。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不是简单的海上演习和空中巡航,而是一次循序渐进的压力操作。先是军舰驻扎,再是轰炸机刷存在,演习、停靠、巡逻,一环套一环。而委内瑞拉这头,也在努力把这压力传导到整个拉美,说这是主权威胁,试着让别人也感受到危险,避免自己被孤立。
这就是现在加勒比海的棋局。美国步步紧逼,委内瑞拉硬撑,俄罗斯插进来,周边国家衡量得失。节奏是互相试探,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双方都不会轻易下最后一手,但谁都不会主动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