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刚挂上牌子,蒋介石站在镜子前整理着自己的衣领,脑子里盘算的,可能不是什么国家大事,而是一张小纸条上写的五个名字。
很多人以为,他靠着一个“黄埔校长”的名头就能号令群雄,其实没那么简单。
要是没有这五个人,他最多也就是个手头有点兵的军阀,根本不可能成为那个掌控中国二十多年的大人物。
这五个人,就是他把整个国民党变成自己“私人工具”的五根顶梁柱。
一、何应钦:帮他握紧枪杆子的“左膀”
说起国民党的军队,何应钦这个名字是绕不开的。
蒋介石刚当上黄埔校长的时候,其实手里的权力是虚的,学生军里什么人都有,亲共产党的,亲汪精卫的,还有不少看风向的。
真正帮他把这支队伍变成“蒋家军”的,就是何应钦。
1926年“中山舰事件”那会儿,蒋介石想借口共产党要“绑架”他,把共产党员从军队里踢出去。
但他自己心里没底,学生军里好多军官都是共产党员,万一闹起来,自己可能先被赶下台。
就在这个时候,何应钦找上门,拍着胸脯说,校长你放心,黄埔第一师是我带的,谁敢不听话,我第一个办他。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面,何应钦穿着军装,往第一师的操场上一站,对着几千士兵喊话,说从今天起,只有校长的命令是命令,谁敢不听,军法处置。
底下有几个想出头的,还没站稳就被他身边的人按下了。
就这么一下,黄埔军的指挥权,才算真正落到了蒋介石手里。
所以说,何应钦的作用,不只是带兵打仗,更是帮蒋介石把兵权焊死在自己手上。
后来北伐,蒋介石被孙传芳打得灰头土脸,一度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又是何应钦拦住他,说校长你不能走,我调了部队过来,拼光了也得顶住。
结果还真让他顶住了,这不仅保住了蒋介石的面子,也让黄埔系的军官看明白了一件事,跟着蒋校长,有何应钦在后面兜着,错不了。
而且,何应钦还帮着蒋介石清理军队里不听话的人。
中原大战的时候,军中不少将领摇摆不定,何应钦直接跑到前线,把那些人叫到一起,桌子一拍,说谁敢反校长,我第一个不饶他。
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永远把蒋介石放在第一位,从不抢功劳。
打了胜仗,他总说是校长指挥得好。
蒋介石就需要这样一个人,听话,能干,还不争权,有这么一个“左膀”就够了。
二、陈诚:为他扛起大旗的“右臂”
如果说何应钦是帮蒋介石稳住老本的,那陈诚就是他手里的“新生代王牌”。
有了何应钦,为什么还需要陈诚?
道理也简单,何应钦手下的老黄埔军官,资格老了,有时候不太好管,而陈诚年轻,能打,还特别忠心,正好用来管住那些新起来的军官。
1930年中原大战,蒋介石的指挥部被偷袭,眼看就要被人活捉了。
是陈诚带着一个师,连夜赶过来救驾。
当时他的部队刚打完仗,累得不行,但陈诚拔出枪就带头往上冲,硬是把敌人打退了。
事后,蒋介石拉着他的手,感动得不行。
陈诚直接跪下说,保护校长是我的本分。
你想想,这样的忠心,谁不喜欢。
陈诚不光能打,还很会帮蒋介石培养自己的势力。
他在军队里搞了个“土木系”,里面提拔的军官,都对蒋介石绝对忠诚。
凡是陈诚推荐的人,蒋介石基本都会用。
反过来,哪个新生代军官敢有二心,陈诚就会想办法收拾他。
所以你看,陈诚的作用,是帮蒋介石巩固了军事上的“继承权”。
何应钦管老的,陈诚管新的,一老一少,把军队的指挥权锁得死死的。
而且,陈诚还帮蒋介石对付其他军阀,比如李宗仁的桂系。
陈诚直接把部队开到广西边上,摆出要打的架势,李宗仁最后也只能服软。
这简直就是蒋介石最完美的“右臂”,能打仗,能看家,还能培养接班人。
三、陈果夫、陈立夫:替他管家的“CC系”
光有军队还不行,蒋介石很明白,要掌控国民党,必须把“党权”也抓在手里。
帮他干这个活的,就是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CC系”。
国民党早期,内部派系林立,很多人跟蒋介石的想法不一样。
蒋介石想把这些人清理出去,但他自己又不懂党务工作,怎么办?
这时候,陈果夫站了出来。
他是蒋介石的老熟人,对蒋介石说,校长,党务的事您别操心,交给我们兄弟俩,不听话的,我们帮您“请出去”。
然后,陈氏兄弟就控制了国民党的组织部。
所有党员的档案,干部的任免,都得经过他们。
谁要是支持左派,或者跟蒋介石唱反调,要么被开除,要么被调到没实权的岗位。
他们还搞了一个“CC系”,说白了就是国民党里的“蒋家小组”,里面的人都是他们提拔的,对蒋介石忠心耿耿。
这些人可以在党内监视别人,插手地方事务,权力很大。
所以说,陈氏兄弟的作用,就是帮蒋介石把国民党变成了“蒋家党”。
他们就像蒋介石的两个大管家,家里谁能留,谁该走,都由他们说了算。
而且他们还控制舆论,国民党的报纸杂志,都不能说蒋介石的坏话。
没有这兄弟俩,蒋介石一个人根本管不过来这么复杂的党内事务。
是他们,把一个多派别的政党,硬生生变成了“蒋派”的一言堂。
四、戴笠:藏在阴影里的“特务王”
有了兵权和党权,蒋介石还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威慑力”。
谁敢公开反对他,就得让他付出代价。
帮他建立这种威慑力的,就是军统头子戴笠。
戴笠这个人,比电影里演的还要厉害。
他是蒋介石的“影子”,蒋介石不方便做的事,他来做,蒋介石想收拾的人,他来收拾。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因为反对蒋介石,组织人反蒋。
蒋介石很生气,但又不想公开处理,怕落个骂名。
戴笠就主动请缨,说这事交给我,保证做得干干净净。
后来,戴笠派特务把邓演达秘密抓捕并杀害了。
这件事之后,国民党里就没人敢公开跟蒋介石叫板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戴笠的特务无孔不入,说不定哪天自己就“失踪”了。
戴笠的军统,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笼罩着所有人。
在这张网里,你只能听蒋介石的,不然就会被网住,再也逃不掉。
这把“杀人刀”,让蒋介石省了不少心,也让他坐稳了位置。
五、宋子文:管钱袋子的“财神爷”
最后,我们来说说最关键的一个人,宋子文。
钱有多重要?
太重要了。
养军队、搞特务、收买人心,哪一样都离不开钱。
帮蒋介石“搞钱”的,就是这位出身江浙财阀的“财神爷”。
1927年,蒋介石准备发动“四一二政变”,但是手里没钱。
军队要发饷,特务要经费,怎么办?
这时候,宋子文出面了。
他跑到上海,利用自己和江浙财阀的关系,说服那些有钱的老板们支持蒋介石。
他对那些人说,蒋介石要是赢了,你们的生意就能得到保护,要是输了,共产党来了,你们的财产就没了。
这些财阀一听,马上掏钱。
有了这笔巨款,蒋介石才能顺利发动政变。
所以说,宋子文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蒋介石找到了“钱袋子”。
后来,宋子文当了财政部长,建立了一套财政体系,把全国的税收都牢牢控制在南京政府手里。
这些钱,大部分都用在了打内战上。
他还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关系,为蒋介石争取外国援助,买来军火继续打仗。
没有宋子文这个“财神爷”,蒋介石的摊子根本撑不下去。
看到这里,你应该就明白了。
蒋介石能掌控国民党这么多年,靠的远不止一个“黄埔校长”的名头,而是靠着这五个核心人物。
何应钦的枪,陈诚的旗,陈氏兄弟的党,戴笠的网,宋子文的钱,这五根柱子,共同撑起了他的独裁大厦。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当这五根柱子相继倒下或离开后,他的大厦也很快就塌了。
注意:图片内容等信息来源网络,有任何问题联系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