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
我一觉醒来,还在被窝里刷微博,结果看到这么一条爆料:“许凯拿酒店水杯当烟灰缸”。我当场就愣住了。不是说“住酒店,水杯难免不干净”,这都成常识,可是居然有人把酒店水杯当烟灰缸?心里真是咯噔一下。
你说这酒店水杯,这不是普通的喝水容器,要是拿来当烟灰缸,简直就是个活生生的“潜在杀手”。而且都说酒店都不会再用公共水杯了,都是一次性的,出门带自己的水杯才放心。可是你看看,许凯这事传开以后,估计下次住酒店,谁还敢用那碗“曾经被污染的水”呢?
其实我一直觉得,住酒店最大的隐患其实不在“床单藏灰”或者“洗漱用品有异味”,更别说什么洗澡水不够热,最怕那些“细节”忽略掉。有的人会说,反正就用一次,反正都扔了,何必那么谨慎。可你想啊,万一有人在水杯里扎个针眼,或者用不干净的水,隐患就这么被放大了。这真不是开玩笑的。
我还记得我之前住过的那家酒店,窗户外面工地吵得像集市,房间里的灯还坏了,结果我用过一次浴巾就发了霉。可是从未想过一个水杯也能成为“隐患”。现在想想,那水杯不是就像一个“潜藏的炸弹”吗?
啥都不用,喝瓶装水,刷牙用一次性杯子,是最保险的。谁都知道,宾馆那点“公共资源”,省得用得越少越好。再说,什么“洗完就洗”,那是理想状态,但实际操作谁知道?我朋友说过,她从不用酒店的水杯,直接带水壶去,把瓶装水带到房间,喝完也就塞在行李箱里,省得担心。
更绝的是,有人爆料说,许凯退房后,工作人员会顺手把杯子洗得干干净净,可是谁知道?洗干净的背后,是不是潜藏着菌群?我就纳闷了,那些“洗完”的水杯,到底是不是换了水?还是只是刷了个脸,放回架子上?
我想说,酒店里最没安全感的,可能不是那块破坏的床单,也不是那漏水的管子,而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 detail。水杯、毛巾、洗漱用具。这一事儿引发的讨论倒挺有意思的——有人笑话说,何必那么矫情?有人则板脸说,“安全第一”资深派。
大家是不是都忽略了这些“细节”背后的隐患?一旦出了事,那真是要上头条的节奏。可是问题是,谁会在意?毕竟,住酒店的人都知道“水杯是用来喝水的”,但谁会想到,它还能变成“潜在的危险品”?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不过我倒是真想知道,下一次,还会有人因为这事翻车吗?大家以后会不会都开始自带水杯,带到住的酒店里去,既省钱又安心。还是会有人觉得“反正用一次,扔了也不心疼”,然后等着另一波“水杯翻车”的新闻。
谁还敢说,“我住酒店就用酒店水杯”呢?是不是都偷偷心里打鼓?还是都留下了“后遗症”?下次看谁还敢用酒店的水杯,还敢在那吃完再用水杯吗?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难不成这种事真能被忽略掉还是怎么的?
反正我就是看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