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普京提议中国担保乌安全,中方回应尽显智慧,给美俄及各方敲响警钟

普京提议中国担保乌安全,中方回应尽显智慧,给美俄及各方敲响警钟

发布日期:2025-08-21 12:51    点击次数:184
普京突然点名中国担保乌克兰安全,中方18字回应拆穿三重算计! 2025年8月15日,阿拉斯加寒风凛冽的峰会现场,普京向特朗普抛出一颗外交炸弹:俄乌停战后,中国必须成为乌克兰的“安全担保国”之一。 这一提议瞬间搅动全球格局,俄媒记者火速堵住中国外交部追问立场,西方多国连夜组团飞往华盛顿“救场”。 而中方的回应仅用十八个字,便划清了界限。 这并非俄罗斯首次尝试拉中国入局。早在2022年土耳其谈判期间,俄方就曾提出由中国、美、英等国共同担保乌克兰安全的《伊斯坦布尔协议草案》,但因英国前首相搅局而流产...

普京突然点名中国担保乌克兰安全,中方18字回应拆穿三重算计!

2025年8月15日,阿拉斯加寒风凛冽的峰会现场,普京向特朗普抛出一颗外交炸弹:俄乌停战后,中国必须成为乌克兰的“安全担保国”之一。

这一提议瞬间搅动全球格局,俄媒记者火速堵住中国外交部追问立场,西方多国连夜组团飞往华盛顿“救场”。 而中方的回应仅用十八个字,便划清了界限。

这并非俄罗斯首次尝试拉中国入局。早在2022年土耳其谈判期间,俄方就曾提出由中国、美、英等国共同担保乌克兰安全的《伊斯坦布尔协议草案》,但因英国前首相搅局而流产。 2025年3月,普京更公开宣称“不反对中国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试图通过联合国框架引入中立力量制衡西方。

阿拉斯加峰会上,普京将“中国担保”列为停火核心条件,态度强硬:绝不允许北约单独主导乌克兰安全架构。 俄方甚至放风称“若中国不参与,任何协议都难落实”,明摆着将烫手山芋抛向北京。

三重算计浮出水面。

其一,对冲西方话语权。 北约东扩是俄乌开战的导火索,俄罗斯绝不容忍战后乌克兰被北约“罩着”。 引入中国可打破西方垄断,稀释北约在安全框架中的主导地位,为俄罗斯保留战略缓冲带。

其二,经济捆绑延伸。 中俄贸易额2024年已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占俄石油出口半壁江山。 普京希望借中国经济影响力,确保乌克兰重建不彻底倒向西方,同时缓解俄罗斯因西方制裁承受的经济压力。

其三,国际形象修补。 俄罗斯被西方孤立三年,拉中国入局能让和平协议显得更“中立”,减少“美俄私相授受”的舆论指责。 更深层的是试探:若中国成为担保国,未来在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上,中方立场将直接影响协议合法性,变相迫使中国承认俄方领土主张。

中方十八字回应,四两拨千斤

面对俄方“点名”和西方揣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8月18日的记者会上淡然回应:“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 ”

这十八个字暗含三层防线:“一贯立场”:重申中立原则,中国既非冲突制造者,也未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拒绝被贴上“亲俄”标签;

“自己的方式”:划清与外部预设角色的界限,强调只通过联合国框架调解,不参与美欧俄私相授受的协议;

“政治解决”:点明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北约东扩和领土争议,若这些核心问题不解决,军事担保只是空中楼阁。

欧洲集体跳脚,特朗普“变脸”,普京的提议立刻触发西方连锁反应。

英法德等26国火速发布联合声明,痛斥美俄“大国私相授受”,强调“乌克兰命运不能由两国私定”。 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撂下硬话:“任何协议必须保护乌主权完整!”

为防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被特朗普“劝降”,英法德意芬等国领导人史无前例集体陪同其赴美谈判,组队架势被媒体调侃为“明星保镖团”。

欧洲的焦虑显而易见:若中国以中立国身份介入安全架构,欧洲多年经营的“自愿联盟”(31国在乌训练军队、支援重建)可能付诸东流。

特朗普的态度则上演戏剧性转折。 四年来坚持“美军不出欧洲”的他,突然承诺对乌提供“类北约第五条”保障(攻击乌克兰视同攻击美国),但随即划出红线:不派美军、不支持乌克兰入北约。

这种模糊承诺被白宫发言人解释为“灵活方案”,实则暴露美方困境,既想展示领导力换取选举筹码,又不愿真正扛责。

战场硝烟未散,领土死结难解

外交博弈的背后,战场现实依旧残酷。就在阿拉斯加峰会当天,乌军在红军城北部反攻包围俄军第132旅三百余人,俄军则持续轰炸哈尔科夫州扩大缓冲地带。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俄乌三天内互换千名战俘展现“人道善意”,但释放战俘的飞机刚起飞,双方随即互派无人机突袭:俄军298架无人机扑向基辅,乌军13架袭击莫斯科州,多座机场紧急关闭。 这种“一手橄榄枝一手匕首”的场景,恰是当下局势的缩影。

领土问题更成死结。 普京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剩余区域、承认克里米亚属俄、永不加入北约;泽连斯基则抵美第一时间“打脸”美俄共识,放话“绝不可能割地求和”。

双方诉求犹如平行线,而特朗普为促成停战抛出的“领土交换”方案(俄不再强占乌东四州全境),遭乌克兰坚决抵制。

担保机制暗藏军事陷阱

争议焦点在于“安全保障”的实质。欧美提出两套方案:法国主张派遣“远征军”驻守俄乌停火线,特朗普则推动“类北约共同防御”条款(攻击乌克兰即触发集体反击)。

这两种方案对中国而言均危机四伏。 若按法国方案派兵,维和部队可能成为俄乌摩擦的炮灰;若接受“共同防御”,则需承担与核大国开战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这些方案均未经联合国授权,缺乏国际法理基础,实为“挂着维和名的军事干涉”。

普京的算计被中方识破:所谓“担保”本质是义务绑定,一旦参与则需分摊军事干预、情报支援、违约处置等成本。中国不结盟的政策与战略定力,注定不会为他人火中取栗。



上一篇:普京微调俄乌目标,展现“妥协”谋大局,胜负未定令人关注
下一篇:地缘危机不断升级,全球局势暗藏危机,和平呼唤理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