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直接骂到“你这内容太水了”,大部分做自媒体的人第一反应都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我写得不够好?是不是我懂得太少?但我回头看了 10 个从 做到百万粉丝的账号,自己也试了 3 种做内容的法子后才明白:做自媒体想赚钱,关键根本不是 “写得多牛”,而是 “能不能用内容解决某群人的实在需求”。下面这 3 个发现,可能会刷新你的认知:
一、大家要的不是啥“干货”,而是能 “解气” 的东西
以前总觉得“有价值的内容就是高深的干货”,于是使劲往里面堆专业词、数据图表,结果人家看一半就划走了,评论区冷清得不行。
有个真实例子:
一个职场博主之前老发《2024 年行业趋势分析》《职场晋升方法论》这种看着特 “硬核” 的内容,平均也就 500 人看;被骂 “内容太水” 后,他改做了一期《被同事抢功劳咋办?3 句话让他当场下不来台》的视频,用那种 “职场爽文” 的风格演怎么怼回去,结果有 50 万人看,评论区全是 “求再更”“太痛快了”。
这里面的道理是:
干货满足的是理性需求,情绪满足的是本能需求。大家刷短视频的时候,90% 的时间都是想放松,大脑更喜欢简单、直接、能让自己有共鸣的信息;
情绪比道理更容易让人跟着动。一条吐槽老板的愤怒视频,比10 条 “怎么管理上级” 的教程更容易被转发,因为大家需要 “找到同路人”,让自己不那么孤单。
咋做呢?
在内容里加进“愤怒、焦虑、贪心、爱面子” 这些强烈的情绪(比如 “凭啥他工资比我高?”“00 后整治职场太爽了”);
多用“你” 少用 “我们”,让人家更有代入感(比如 “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种领导?” 而不是 “职场人常遇到的问题”)。
二、流量密码不是“追热点”,而是 “戳痛点”
以前天天盯着热搜,哪个火就蹭哪个,结果内容跟别人的都差不多,人家记不住你,更不会给你花钱。
有个例子:
一个美妆博主连续3 天追 “某明星红毯妆容” 的热点,视频看得人虽多,但粉丝没涨多少;后来她改做 “油痘肌咋自救”,专门针对 “反复长痘、留痘印、不敢化妆” 这些让人头疼的事,发了《医生不会跟你说的祛痘真相》《5 块钱的药膏比大牌祛痘产品还好用》这些内容,3 个月就涨了 20 万粉丝,带货成功率超过 15%。
这里面的道理是:
热点是大家都能抢的,痛点才是你独有的。追热点能有短期流量,但没法让人家非依赖你不可;
痛点的“长久性” 决定了你能不能赚钱。比如 “职场新人怕被欺负” 是一直都有的事,而 “某明星离婚” 就是一阵子的事,前者能一直吸引人家关注,后者也就热闹一阵。
咋做呢?
列出你目标人群最常遇到的10 个麻烦(比如宝妈:“孩子挑食咋办?”“老公不看孩子咋治?”);
围绕这些麻烦做一系列内容(比如“30 天解决油痘肌”),让人家想一直追着看。
三、赚钱的关键不是“内容质量多高”,而是 “人家信不信任你”
以前觉得“只要内容够好,人家自然会买”,于是埋头写长文章、做高清视频,却忘了跟人家互动、拉近距离。
有个例子:
一个做知识付费的博主花2 个月做了《从 到 1 做自媒体》的精品课,卖 399 块,结果才卖了 20 份;后来他改了法子,每天在评论区回复人家的问题,直播时连麦帮粉丝解决难题,甚至主动说自己 “第一次做账号失败” 的糗事,3 个月后推同款课程,卖 599 块,却卖了 2000 多份。
这里面的道理是:
人家不会为“内容” 花钱,只会为 “信任” 花钱。再好的课,要是人家觉得 “你不了解我”“你不靠谱”,也不会买;
慢慢积累的信任比单次内容质量更重要。一个经常跟大家互动、偶尔犯错但真诚改正的博主,比一个永远“完美” 却冷冰冰的博主,更容易让人信任。
咋做呢?
每天花30 分钟回复评论和私信,给具体建议而不是说套话(比如 “你这种情况可以试试这招” 而不是 “谢谢支持”);
主动说自己的“不完美”(比如 “今天视频没录好,但干货都在这儿了”),让人家觉得你真实;
定期给粉丝发点福利(比如抽奖、免费咨询),让人觉得你宠粉。
总结一下:做自媒体赚钱的“反常识公式”
赚钱= 找对痛点 × 带强情绪 × 积累信任
找对痛点:解决“人家愿意花钱解决的问题”(比如职场晋升、减肥、带娃);
带强情绪:用“愤怒、焦虑、贪心、爱面子” 这些情绪让人家行动(点赞、转发、买东西);
积累信任:通过互动、说自己的不足、提供价值,让人家觉得“你懂我”“你可靠”。
最后提醒一句:
被骂“内容太水” 不一定是坏事,可能是让你从 “自己瞎琢磨” 转向 “考虑人家需求” 的转折点。做自媒体本质上是做生意,不是搞文学创作 —— 人家不需要一篇满分作文,而是需要一个能帮他解决问题、发泄情绪、值得信任的 “生活伙伴”。
行动建议:
今晚就列出你目标人群的3 个大麻烦,然后想一条带情绪的内容;
从明天开始,每天回复20 条评论,用具体建议让人家信任你;
一周后看看数据,重点看“看完率超过 30%”“评论区有没有人说‘求更新’‘求链接’” 这些信号。
流量会变,平台规则会变,但人的本性不会变—— 抓住 “痛点、情绪、信任”,你在自媒体这行就能站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