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辉煌得让人惊叹。顶着S赛(全球总决赛)冠军头衔,拿着丰厚的赞助,这个赛区一度成为所有职业选手梦想的舞台。如今的LPL会遭遇这么大的滑铁卢。在2023年的S13世界赛上,LPL的队伍被老对手LCK(韩国赛区)以令人窒息的“Faker一串三”击溃,这不仅刺痛了粉丝的心,还戳破了LPL多年累积的一层“光环”。赛事成绩差,赞助商又开始“缩水”,LPL再也不是资本眼中的“摇钱树”了。而最引发关注的是,为了挽回流量,LPL的一系列“规矩”似乎正在被悄悄打破。:规矩还能坚持多久?“为冠军松绑”的背后,又是否在饮鸩止渴?
从曾经“唯唯规矩至上”的职业标杆,到如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比赛管理,LPL的转变让人五味杂陈。要知道,LPL曾非常严格地遵守规则,比如选手转会期的制度。传统意义上,选手只有在规定的转会窗口期才能更换队伍,而违规行为会导致队伍高额罚款和舆论压力。许多人记得当年格里芬队内闹剧中,选手Kanavi被JDG“提前”挖到队伍时引发的轩然大波,JDG因此也被重罚。现在似乎不一样了。常规赛期间,BLG战队直接用Wei换了北川,RNG则用二哈替换Hang,但随后又突然弃用二哈。这种即时更换的操作已经引发众多粉丝的质疑:LPL的底线在哪里?
最值得玩味的是,这些松绑似乎直接对准了“夺冠”这个目标。仔细每一次规矩的放宽,似乎都能找到为战队增添实力、提升胜率的影子。LPL为了“重返巅峰”,真的开始动摇根基了吗?
要理解LPL如今的艰难处境,先得了解它为何变成了吸金机器。当初,LPL的成功绝非偶然。从2018年的IG问鼎S8,到2019年的FPX斩获S9,再到2021年EDG艰难夺下S11,LPL不仅赢得了全球冠军奖杯,也俘获了大量电竞粉丝的心。随之而来的是赞助商的争相入驻,各大品牌愿意不惜重金将自己的logo印到选手队服和赛事场地上。从化妆品到食品,从银行到汽车,LPL的商业变现能力一度甩开其他赛区好几个身位。
电竞圈的“风口”并非会一直持续。随着荣耀的暗淡,LPL曾经的价值观也开始摇摆。从“公正、公平”的职业竞技环境,到如今的“灵活规则”操作,这一切让LPL逐渐走上了一条模糊的道路。而另普通观众的态度也在悄悄变化。一位老电竞粉丝表示:“以前看比赛真的很有信仰感,但是最近几年感觉大家就只在乎S赛,联赛平时没人关注,这么一个赛区还有多少灵魂?”显然,观众的失望情绪正在不断蔓延。
韩国赛区(LCK)的卷土重来也让LPL更为被动。即便LPL依旧在引援上占据全球头部资源,但LCK却重归自己的节奏,依靠几位老将(比如Faker)的坚持不懈实力碾压LPL。而在资源更有限的情况下,LCK仍然守住了基本规则,展现出极高的职业素养。这对比之下,LPL的“松绑姿态”显得格外刺眼。
尽管LPL通过放宽规矩的方式试图挽回联盟人气,但现实的平淡让这些举措显得得不偿失。正如那个被“临时召回”的二哈,他的职业生涯仅仅因为现有规矩的模糊而陷入尴尬的境地。官方似乎在为赛事的流量和战绩努力,却忽略了选手作为个体的基本权益。
一个生动的例子便是“退役制度”。很多年前,LPL曾明文规定,退役的选手要满一年才能重新复出,目的是保障职业伦理以及整个赛事的完整性。但是一旦LPL为了“临时救急”而改变规则,就等于给选手们埋下了巨大隐患。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前职业选手姿态。他早年因竞技状态下滑宣布退役,但由于RNG无人替补再度被匆忙召回,这不仅让姿态的粉丝失望,也使得退役标准对其他选手失去了约束力。
这种松绑带来的“假性平静”正在令LPL面临更大的质疑:如果冠军真的以破坏规矩的代价而来,那它的含金量又有多少?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一个靠流量支撑的赛区,一旦失去了规范,最终可能会沦为资本和观众放弃的对象。
然而就在 LPL 看似缓慢沉沦的大背景中,还出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新内容。近日,有传言指出,为了“迅速崛起”,某些战队甚至可能会联合放宽其他赛事规则,比如允许未成年的职业选手参赛。这一爆料令人瞠目结舌,因为未成年选手历来受到严格保护,他们必须通过“宝宝锁”来限制过长的游戏时间。但如今,为了“年轻天才”,这道曾被高度重视的“防火墙”竟面临松动风险。要是放在几年前,这种提议肯定会被粉丝口诛笔伐,但现在呢?不少人反而对此持放任态度。
这背后隐藏的真相令人心惊:LPL还在努力缩小与LCK的差距,却忽略了职业体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如果靠“破坏规矩”拿到冠军,那我们真的会赢得尊重吗?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规定实际上是LPL用来体现职业化程度的标杆。一旦连标杆都不要了,其他赛区怎么看?甚至资本的信任也未必还能维持。
就算LPL压下舆论争议,松绑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浮现。从赞助商的角度来电竞领域从来都是一门“信任生意”。如果他们觉得LPL的规矩是可以随意更改的,他们会质疑联盟的“稳定性”。最近,就有几家赞助商表示,只提供实物而不再投放资金,这简直就是资本对LPL投下了“不信任票”。
许多选手的职业安全也受到挑战。在一个可以“无规则竞争”的环境中,选手们将被迫面临更多的不公平选择。再者,从观众的角度来比赛的观赏价值如何保障?当“松绑”无法转化为胜利,观众也会逐渐对LPL失去耐心。
LPL的规矩正在一步步松绑,表面看这是为重回巅峰做的战略调整,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次急功近利的赌博。反观其他赛区,不论是LCK的坚守,还是LEC(欧洲赛区)的创新尝试,他们都以“有规矩的开放性”赢得了观众,而不是靠“破坏体系”来争胜。可LPL却反其道而行之,似乎有些江郎才尽了。
试想一下,一个需要用“短期利益”来救场的赛区,还能撑多久?再来看看同样“饮鸩”的例子:那个因环保不达标就立新规破局的酒店项目,短期看似解决问题,但长期而言却只是制造不信任的根源。LPL如果继续破坏规矩夺冠,将彻底失去观众、资本乃至行业的敬畏。
盲目松绑的路还要走下去吗?破坏规矩夺冠的意义,又在哪?
你觉得,为了夺冠放弃规矩值得吗?有人说“规则可以为了好成绩而变化”,也有人说“电竞是青春,但青春不能没底线”,你站在哪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