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西的关税,短短一周内从五成的威胁骤降到了一成,这操作着实让人费解。这份波及全球的差异化关税清单,乍一看更是颠覆了常理:盟友受到的惩罚,竟然比某些对手还要重?贸易顺差国反而比逆差国被罚得更狠?这背后,隐藏着一套怎样的全球战略手册?它并非特朗普一时兴起,或仅仅是口头讹诈,而是精心布局的一步棋。
忠诚的价码
细品这份关税清单,惩罚的逻辑并非只看贸易数据。印度,这个号称“印太战略”的核心伙伴,同时也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竟然被课以百分之二十五的重税。要知道,今年美国对印度还有着四百五十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美方财政高官甚至公开发言,直接贬低印度经济,称其根本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体。
这背后的用意,远超经济范畴。与其说是针对贸易逆差,不如说是对印度在俄乌冲突等关键国际议题上“两面下注”、未能完全倒向美国的战略不满。惩罚,成了对战略模糊的一种直接警告。
加拿大也未能幸免,被征收了百分之三十五的高额关税。这通常被外界解读为其在某些关键国际议题上,未能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的代价。反观巴基斯坦,却获得了相对较低的百分之十九税率。这可以视为对巴基斯坦在处理地区边境冲突中,与美国保持某种程度配合的“奖赏”。
这套操作,无异于华盛顿正在用关税为“忠诚”明码标价。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筛选出绝对服从的盟友,淘汰那些“不忠”的伙伴,进而重塑一个完全以美国马首是瞻的联盟体系。关税,在这一棋局中,成了检测盟友战略站位的“忠诚度测试仪”。
打击的精度
巴西的遭遇,则为我们揭示了关税的另一重功能:一把精确打击的“手术刀”。最初百分之五十的关税威胁,其真正的导火索,是巴西总统卢拉在金砖峰会上高调倡导“去美元化”,甚至公开表态巴西没有义务使用美元。这直接触动了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敏感神经。
然而,几天后关税骤降至百分之十,这并非特朗普示弱。美国今年对巴西依然保持着二十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更关键的是,巴西对美贸易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点七,经济依赖度极低。而中巴贸易额今年高达一千五百亿美元,约为美巴贸易的四倍。
在这种背景下,大幅关税只会“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国内农民对巴西农产品的需求,这会影响特朗普的核心票仓。所以,百分之十,是一个经过精准计算后的妥协,它在震慑金砖国家“去美元化”浪潮的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自身损失,并且暗含了分化金砖阵营的意图。
卢拉总统第二天就强硬回应,表示巴西不怕与美国停止贸易,并直接退回了特朗普的信函。这种底气,正是源于巴西对美经济依赖的低位和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紧密联系。巴西的立场,像是在说:美元霸权并非唯一的贸易选择。
而所有这些对盟友及“摇摆者”的操作,最终都指向一个真正的战略对手。美国宣布将“转运税”提升至百分之四十,明确旨在“防止通过第三国规避”,矛头直指中国经由东南亚的转口贸易。今年经越南、泰国等国转口至美国的中国商品,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两百亿美元。
美国财长贝森特更是公开喊话,中美关税“可能会重新回到三位数”,这无疑是在为一场全面升级的贸易战铺路。至此,华盛顿的全球关税布局才算图穷匕见,所有对其他国家的操作,都是为了清理外围,最终将打击聚焦到中国身上。
新世界的涟漪
特朗普政府的全球关税新政,确实不是一场混乱无序的即兴表演。它是一套条理清晰的“双轨制”战略:对外,用“忠诚测试”整顿盟友体系,确保其在战略上的绝对服从;对内,则以“外科手术式打击”瞄准战略竞争对手,清除其国际贸易的“后门”。这套策略的深层逻辑,反映出美国在面对全球权力格局深刻变迁时的焦虑,试图用经济武器强行维系其日渐式微的单极霸权。
然而,这把看似致命的“手术刀”,在今天这个变动的世界里,其效力正在悄然递减。巴西面对威胁的强硬反击,以及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深度融入、其所构建的日益壮大的“朋友圈”,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世界已不再是美国可以单向施压的棋盘。特朗普政府挥舞的这把关税刀锋,或许不仅在切割对手,也在加速划开一个多极化时代加速到来的序幕。
结语
那些曾经被视为坚不可摧的旧秩序,正被一波又一波的挑战冲击着。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重塑联盟和打击对手,但它也许低估了新兴力量的韧性与独立意志。这种强硬的单边主义,最终可能导致更多国家寻求替代方案,而不是回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