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穿柑桔高跟鞋!下一秒全场炸了”
“这么多高跟鞋,我收集的是鞋,还是快乐?”
你有没有发现,只要瞥见橱窗里那双你爱得死去活来的高跟鞋,大脑就自动切换到“我没有它就活不下去”的模式?明明鞋柜已经快爆炸了,明明上周买的那双还没拆吊牌,明明你走路都快站不稳了……可为什么看到喜欢的高跟鞋还是挪不动脚?大概是因为,谁买鞋还用脑子啊!买鞋靠的都是心跳频率!
一双高跟鞋的“心动全流程”
从橱窗扫到那双鞋起,整个过程堪比恋爱的起承转合——
第一步一见钟情
左看右越看越爱,甚至开始思考“这鞋就是为我的灵魂的吧!”一秒钟就脑补了无数穿搭场景周末蹦迪?完美!年会派对?惊艳全场!即便你最常穿的场合是楼下菜市场,也依旧认为它能让买菜袋看起来更有“时髦分量”。
第二步买它的借口(或者说仪式感)
每个理性消费者都需要一个“完美借口”来推自己一把。比如“前天辛苦加班到凌晨,我值得!”“这种款式以后肯定没了,看不买哭哭了。”“这是投资自己,我是在增值!”借口一个比一个“正经”,实际上,你自己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拍胸脯保证“就最后一双”。
第三步鞋柜悲剧上线
回家把新鞋塞进鞋柜时,突然发现鞋柜里有一双几乎一模一样的?!但不重要,老款和新款是完全不同的灵魂!更何况,之前那双四舍五入算白色,这双明明是奶油白!
为什么高跟鞋总让人“欲罢不能”?
这其中大有门道。根据心理学研究,我们为未来的可能性而买单。一双高跟鞋,不仅仅是个物品,它承载了你对更好生活的想象。穿着它,你仿佛觉醒了另一个自己——自信、优雅、闪闪发光。即使现实里步子还没迈稳,幻想的自己已经走在红毯上对镜头招手了。
但更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它跑得比工资还快地填补愉悦感。当生活琐事把情绪榨干,高跟鞋就像那个久未上线的快乐存款,买了就赚到。成年人嘛,哪有问题是新鞋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双!
要买,也要“会买”
不过咱女人对自己也得实诚点不是每双鞋都能载得动你的人生。与其陷入“买买买的轮回”,不如用以下小妙招摆脱冲动——
1. 预留思考时间想了7天还在惦记?买!但如果两小时后都忘了看过啥,那显然激情多过真爱。
2. 算算CPW(单次穿着成本)买了只放鞋柜吃灰?那它真贵。
3. 重视舒适度一双不合脚的鞋不仅折磨脚,还会摧毁心情,气质可比高看一厘米重要多了!
鞋柜装不下了,快乐还有地方放?
在每一双心动的高跟鞋背后,我们追逐的,其实是一种“可以更好的自己”的愿望。在消费社会审美爆炸的滚滚洪流里,高跟鞋只是一个无数“刺激因子”中的代表,它像一颗糖,让我们在人生的苦咖啡里短暂尝到香甜。
但糖吃多了腻,鞋买多了累。请好好审视那个站在橱窗玻璃前的自己,问问自己是那双鞋真的需要我,还是我的快乐太需要高跟鞋了?
最后想说,穿高跟鞋的女人是令人钦佩的,而对于生活,我们都需要一些“撑得住场”的鞋,但更重要的是走得稳的路。